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价改革撬动了什么
——来自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样本解读
□ 本期主持:黄 浩 夏祥程

  囿于过去以“考”为核心的评价制度,学校里诸多的课程改革、课堂改革到最后只能流于形式,在社会呼吁“绿色分数”、“绿色评价”的今天,我们将如何打破困局,撬动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将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考试评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真正自由发展的人?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评价改革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距离期末统测不到一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三年级男生冯英鸿不用紧张地复习,却走进学校阅览室“倒腾”起了积木。不一会儿,他就将一块块平面的积木拼插成了自己最喜欢的立体机器人。这些不是一般的积木,而是能够开发大脑的智慧片。事实上,令人好奇的并非这些智慧片,而是在崇文实验学校的阅览室里,不同的小厅分别坐着来自各个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拿到了免试生研究性课程入场券!”冯英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蓝色的纸条,自豪地说,“我是数学学科的免试生,所以能到这里来参加今天的《结构大师》免试课。”

  像冯英鸿这样,在崇文实验学校低段(一、二年级)有近三分之二,中段(三、四年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不同学科的免试资格,他们不用和其他学生一起待在教室里“炒冷饭”,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跨学科融合课程。

  为这部分免试的学生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崇文实验学校评价改革过程中的一次大胆尝试。“目前,学校对中低段的学生实行免试政策,并且集全校之力为他们开发配套了相应的免试生课程。下一个学期,这项政策还会进一步延伸到高段。”校长俞国娣介绍说,自办学以来,学校致力于探索一套适合小学生自主成长的评价体系,而免试生制度则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摒弃标准化,关注发展性

  上学期末,崇文实验学校给低段学生安排了“情境化测试”:一年级学生去超市自主购物,二年级学生则是为全家准备一顿晚餐。事实上,学生们早在学期初就已经知道了“试题”,他们有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准备这场特别的“考试”。

  “相比游戏式的虚拟测试,真实情境下的测试似乎更能反映问题。比如准备晚餐,学生计算成本、设计菜谱、进市场买菜,看起来是体验生活,实质上是测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俞国娣举例说,最终教师会根据原料采购金额、菜谱设计的合理性、学生陈述的思路来评价测试结果,每一项都表现优异的学生被评为“优秀”,其他则定为“合格”,并且取消了“不合格”。

  “与标准化的成人评价不同,儿童评价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在俞国娣看来,摈弃了标准化评价之后,教师不再着眼于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家长也不再盯着“别人家的孩子”。

  除了“情境化测试”与“综合能力测试”,学校还向每一位学生提供“档案袋评价”,即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轨迹的评价方式。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搜集可以反映他们的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展示其在整个学期的发展。学期结束后,档案袋由学生带回家保存。一位来自毕业班的家长告诉记者,拿到档案袋的那一刻,她才真正意识到如何对孩子进行纵向评价:“从一年级到现在,档案袋清晰地呈现了孩子的每一个足迹,这比一张张印着分数的成绩单更有意义。”

  “倒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三年级的“走进社区”课程、四年级的“生存教育”课程、五年级的“国防教育”课程、六年级的“农事教育”课程……每学年,崇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都会走出校园,进行为期一周的体验类课程。与课程配套的是《学生活动手册》,里面包括了任务单、学生记录、活动回顾等内容,用来对学生每一天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

  “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课程的推进,也都有相应的配套评价制度。”副校长何慧玲认为,课程与评价不可分割,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此,教师汪玥十分赞同:“我们不再拘泥于教材,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本身。”过去一年,他参与了免试生课程的开发,设计了“西湖十景”大主题研究活动。“从研究‘西湖十景’到发现校园美景,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十分多元,教师不再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与学生一起成了探究者。”

  目前,学校教师已经开发了40门免试生课程,其中有16个小主题研究和24个大主题研究,免试生可以自助式地享用这份“期末大餐”,如和小伙伴吟歌诵诗、表演相声、研究饮食与健康、做水果小名片、了解新能源等。

  在持续两周的免试生课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推动学生积极探究;课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和汇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另外,我们还要收集学生填写的反馈单,对下一学期的免试生课程进行调整。”数学教师朱蕾是《结构大师》的开发者之一,由于课程内容由浅入深,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求知欲,受到学生的追捧。

  学习成为最好的奖励

  在崇文实验学校,想成为免试生并非易事,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的意志力。学期初,任课教师会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各科免试生的评选标准,这份被量化的评价细则包含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考察内容,一整个学期的学习分成8个阶段来完成,其中7次达到优秀才能免试。

  至于学生的表现优秀与否,由学生、教师、家长、同伴等多元的评价主体来评定,学校更重视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们惊喜地发现,借助这样的评价方式,班上的学生学会了自主安排学习生活,并且比过去更懂得坚持。

  对学生而言,成为免试生,拿到免试生课程的入场券,无疑是一种肯定。而琳琅满目的免试生课程也产生了极大的魔力,让学生原本十分头疼的期末,变成了他们最向往的学习阶段。本学期3科免试的女生宫梓仪最喜欢的是《我爱表演》免试课程,这也是激励她争取免试的动力之一。学校里,有许多学生和她抱有同样一种想法,那就是“学习是最好的奖励,而非负担”。 (朱丹)

  ■链接·我们需要怎样的质量评价

  怎么能够实现学校的质量保证,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来保证它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6次全国学术年会上,不少专家就此发表看法。

  指向绿色的增值评价

  张民生(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时下的教育质量评价,大多关注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当前所取得的成绩,而不去考虑他们原来的基础和发展。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大大挫伤了教师教、学生学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增值评价则不然,不仅关注原来的基础,而且更加关注现实的进步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值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首先,它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且还能预测学生未来可能取得的进步程度。其次,它还能根据学生进步的程度对教师和学校进行评定,从而让他们清楚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并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已经有很多学校进行了绿色指标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跟学业成就是两个概念,学业成就要跟学生的态度、情感放在一起,才是正向的绿色的数据。简单说,如果一个学生的分数很高,但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实际上这个质量是不高的。

  挖掘学生分数背后的数据

  戴家干(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基础教育最大的缺憾是,以考试代替评价,以考试的结果代替评价的结果,这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大数据时代,学生背后大量的测试、考试,很多的数据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怎么把学生分数背后的数据挖掘出来,使我们的考试成为真正的好的考试。

  在这样一个形势下,重新认识什么是考试、什么是好的考试,要改造我们的考试,要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评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才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个省都没有一个高考背后的海量数据分析,这个孩子的学习哪些方面强、哪些方面弱,这个学校通过考试在知识点、能力点上反映的问题是不是反映在教学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仅仅以“录取率”衡量学校。

  评价指向不再是排名排队

  张志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我们要分清两类评价:一种是分等级的评价,还有一种是过程性的评价。现在的问题是把两种评价混为一体,最可怕的是所有评价都要排名的。很多学校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发展而学习,是为考试而学习。我们有周考、月考、段考、期中考试、期末模式,我们的孩子是为考试而学习,老师是为考试而教,这样的评价危害甚大,是绑架整个教育的评价。应该恢复日常评价的本质,需要诊断改进。我非常赞赏也非常希望推进科学教育质量体系的方法,包括上海的绿色指标体系,整个评价指向不再是排名排队,用于奖评的,是用来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据《浙江教育报》、《光明日报》综合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微语录
评价改革撬动了什么
认识名校还是批判名校
让课程贴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