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个留守儿童找到家的感觉
□ 通讯员 胡永军

  暑假即将来临,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座落于全国重点贫困县、湖南省安化县的江英学校,有七成学生是留守儿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这所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文化主导:培植灵魂之根

  “江之岸,英才出”是湖南省安化县江英学校的简明释义。以“公勇、仁智、健康、和谐”为校训,学校设计了明朗的校徽、昂扬的校歌。每个教室的布置都个性张扬:可供学生自由摆设的展示板;“逸志班”、“百竹园”、“妙语堂”,“淡雅组”、“静思组”、“睿智组”一个个班名、组名独具特色;每学期的“江英之星”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纪律、体育、礼仪等诸多方面学有楷模;2012年9月,学校自主创办了《江英月报》,其中“师生文艺”、“艺术魅影”、“家校互动”、“心理驿站”等栏目为师生交流展示提供了新的舞台。

  为了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学校聘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国千为专业教师,每周为孩子们上一节书法课;聘请安化“红歌王子”唐朝辉任音乐教师,为孩子们指导市县中小学生“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为了让学生找到自我表现的空间,让学生更阳光健康成长,学校每年定期举行一次艺术节和体育节活动。2013年1月1日举行的“我行我秀,情暖江英”元旦艺术节和2014年1月1日举行的“中国梦·江英梦·我的梦”主题体艺节受到县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健康的文化情趣,陶冶了留守学生的情操。小(27)班学生黄欢在《唱响怒放的生命》习作中写道:“我快乐,我是风采组的一员!我骄傲,我是风雅班的一员!我自豪,我是江英的一员!”

  成长关怀:送去家园温暖

  关心每一个学生,转化潜能生、厌学生,给每个留守孩子家的温馨,是江英学校的又一亮点。

  初(13)班学生刘康宁,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以与老师对抗为荣。父亲长期在外经商,母亲对他无可奈何。2011年下学期转入江英学校,班主任蒋新宇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心理驿站教师喻思堂长期跟踪开导他。慢慢地,刘康宁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努力。2013年中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明德中学。

  小(10)班学生谢思雨,父亲长期在外,母亲无稳定职业。五年级上学期,谢思雨从新化县转入江英学校。她在入校《反思》中这样写道:“从三年级开始,我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待在网吧、溜冰场,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学习成绩直落到全班倒数第8名;每一次朋友打架我都会参与;花钱从不懂得节约……”面对这样一个女孩子,该如何教育、如何转变呢?

  班主任林中爽在教育反思《我拿什么拯救你,孩子》中写道:“当她丢三落四时,我告诉她女孩子要学会收拾整理内务;当她面临身体发育的困惑时,我安慰并指导她要怎么应对;当她与生活老师发生冲突时,我告诉她要学会克制;我安排她担任寝室长,任命她担任班级文娱委员,给她积极的心理暗示。放假时,我不止一次地送她去车站,给她发短信教她怎样度过假期。学校的操场,是我和她散步谈心的地方……我很欣慰,谢思雨正在一点一滴地进步。”

  江英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两名生活教师,晚上还有专门的夜班教师处理学生突发病痛等特殊情况。被一年级学生亲切称为“张妈妈”的生活教师张传珍说:“我也是有孩子的人,人家把孩子交给我,做人要有良心……”

  为了让学生吃好,学生食堂早餐有炒饭、面条、馅饼、面包、包子、馒头、米粉、牛奶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中餐晚餐至少准备四菜一汤。为了合理搭配荤素和保证营养供给,食堂的师傅们没少动脑筋。

  点燃心灯:让暑期不再孤单

  暑期是留守儿童放松的最佳时间,“逃脱”了学校的严格管理,“摆脱”了家长的严密监管,这让他们的安全处于一种特别危险的环境,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亲戚照看,在育人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有的甚至对孩子的人格塑造、个性培养、心理健康、行为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这一现状,江英学校在每年暑期都会安排学生进行经典课外书阅读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记录读书心得和劳动体会,让学生在经典中启迪心智,在行动中锻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七年级学生李义在QQ空间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七月来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比以前更懂事了。我不会再像以前那么任性,在做任何事之前,我会好好想一想后果。我生活得很好,您不用担心,我能照顾好自己的。我已经长大了!”父母看完后,打电话给学校校长,激动地说:“感谢学校,没想到孩子变化这么大,理解父母了,懂得父母的无奈和辛苦了……”

  学生黄俊涛父母在外地打工,家中爷爷奶奶年迈,无法照料他的生活。教师马爱兰得知情况后,毅然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马爱兰外出买东西总是买两份一模一样的。马爱兰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黄俊涛,还对他进行暑假学习辅导。当马爱兰带着自己的儿子和黄俊涛一起外出时,有人惊讶地问:“你们当老师的能生两个娃?”马爱兰总是笑着答道:“你不知道我又生了一个吧!”

  喻思堂每个星期都要推出“心理驿站”栏目,跟踪留守学生,为留守儿童解除心理问题,疏导学生心理,与家长互发信息,进行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个特别而温馨的“心理驿站”、“亲情家长”,留守孩子走出了心灵的沼泽,树立了生命中的理想,在他们心中,留守的家也阳光普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让每个留守儿童找到家的感觉
“教育新闻人”在行动
江苏南通:
联合办学助推区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