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效首先要开放
□ 徐立峰

  任何教师的精彩都代替不了学生的精彩,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才能挖掘其最大的潜能。高效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课堂是开放的。

  放手与主导

  放手不等于放任。为什么很多到杜郎口中学研修的外校教师在上实践课的时候都不会太吃力,而回到自己学校却感觉很难实施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好的课堂习惯,比如聆听、思考、纠正、点评、质疑、补充、完善、总结、归纳、拓展、联系、生成,等等,这些意识和习惯会有效地促进课堂效果的达成。这种情况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开放式课堂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课堂的开放度越高,课堂效果反而越不好。

  而教师的主导不能被认为等同于主控。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教师长时间的“零参与”势必会弱化、淡化其主导作用。其实,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更多是在组织、引导、评价等方面。在承认教师也是重要课堂资源的同时,教师作用在课堂中的体现应该是“该讲就讲”,讲则“画龙点睛”,“该放必放”,放则“思维碰撞”。教师说得多并不等于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只有在课堂中收放有度,才是教师主导的理想状态。

  交流的误区

  讨论一定是双向的、有针对性的。现在有不少学校,都有小组围坐的形式和小组讨论的场景,但是很多时候,小组合作的效度却很一般,甚至有些课堂的讨论形式已经走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

  无疑而论。学生对于所讨论的问题,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不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不同的声音;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不能深入问题的更深层次,也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讨论只会得出没有太大含金量的结果。

  无思而论。学生对问题还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就让小组内开始讨论。这就会造成徒有小组讨论形式,而无实际意义的局面,浪费了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时间。

  无题而论。没有集中的主题,学生谈论的面太广,不能使问题集中到一个点上来,个别学生甚至会趁机扯开话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教师的问题预设不到位,给学生创造了“对面聊天”的可能。

  只听不说。对于每个小组内基础相对薄弱的个别学生,他们经常会被忽视。由于这些学生的实力和基础并不能和优秀学生抗衡,所以对于某些问题的见解也被公认为“不深刻”。因此,在小组讨论时,他们更多地在“听”。其实,这些学生已经丧失了“话语权”,他们更是每一名教师应该重点保护的群体。

  只说不记。有的教师在小组合作时,没有帮助学生强化“随笔记录”的习惯。学生“谈”的多,“记”的少,口语表达的局限性决定了“只说不记”的方式留存在学生印象中的痕迹很浅。还有一些教师经常采用中心发言人来代替小组发言,这更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把小组讨论当成课堂中“轻松时刻”的想法。

  只论不合。在小组讨论时,能不能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能不能悉心汇总整合优质资源,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在讨论时更注重单纯的“输出”,却忽略了有意识的“输入”,所以讨论的最终结果还是局限在原有的认知层面,难以借鉴、整合他人的优质资源,更不会有思维的碰撞和能力的提升。

  评价、展示、反馈

  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语:“好”、“很好”、“不错”、“很棒”,等等。学生听得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感触,因为这种“廉价的赞美”或者带有功利色彩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诱惑力了。现在的学生都具备了很强的分辨语言的能力,他们会从教师的表达中,甄别哪些语言是对他们的“由衷赞美”,哪些是客套的“廉价赞美”。“好”在哪里,“不错”在什么地方,这才是教师评价的重点。评价不在于多,而是“心诚则灵”,只有发自内心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很多时候,教师应该扪心自问:对学生的评价是否真诚?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期阶段,“评价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评价是万万不能的”,评价的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可或缺的方式。但当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到一定阶段后,简单的评价就不适用了,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评价的技巧和意义。

  师师互动是教研,生生互动是课堂。在传统的课堂中,更多的是“师问生答”,课堂稍微开放一些会出现“生问师答”。其实,新课堂中更期待的是多一些“生生互动”。开放的课堂中有不少时间是个别学生在展示,其他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听讲。要想知道学生的聆听效果,必须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点评、质疑、纠正、补充等互动形式。

  课堂即错堂。没有对错误暴晒后有针对性的展示,课堂的增长点和生成点就不会太多。通过对学生自学后学情的调查,教师应该把学生最容易出错或者大多数学生不会的内容当作展示的主体。比如在试卷讲评课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解决;如果有二分之一的学生不会,可以采用“一对一”小对子的形式来解决;如果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会,就可以让另外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全班讲解;如果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不会,教师则可以考虑进行重点讲解。也可以这样来说,判别展示环节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即是课堂中学生的增长点与生成点多不多。

  (作者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 摘要
高效首先要开放
“杜郎口小学‘无师课堂’大讨论”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