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课程倡导新课堂——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建设的追问之总论
田保华

  从2001年开始,郑州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了“启动探索、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过程。郑州教育人始终站在文化变革、文化重建的高度审视教育,使课堂教学从初期的无所适从一步步走向成熟和理性。从关注课堂方向,到关注课堂道德、课堂生命,再到关注课堂生态的重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课堂——道德课堂。郑州市的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前行、在反思中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不断解决问题、注重成果积累,不断生成与提升的持续发展之路,走上了教育生态文明之路。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郑州市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道德课堂建设常态化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离不开道德。

  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和学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到课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但是,在传统课堂中,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导致课堂教学误入道德缺失、伪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因此,我们应该从道德自觉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和教育现象,积极构建道德课堂,使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高尚道德生活的过程,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发展和健全的过程。

  何谓道德课堂?道德课堂既不是“德育课堂”,也不是“道德进课堂”,更不是“道德说教式”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能够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是符合规律、遵循规律的课堂,是一种人性化、生命化的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课堂上,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

  道德课堂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道德经》中的“道”,即天道,指自然规律,“德”,即人德,指人的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准则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与人交往规律,才能称其为“美德”。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  

  教育即道德,应合乎道,至于德,以合乎“道”的途径,至于“德”之目标。“道”即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德”即生态——德之目标,就是围绕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堂生态。道德课堂的理念,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一致——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一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8项基本的教学素养:一是回答好3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确定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二是具备3种基本的教学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三是把握3个前提(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四是做到3个读懂(读懂课标与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五是完成6个转变(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六是明确课堂方向(避免课堂学习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师使命缺失、过程形式化);七是解读课程标准,分解课堂学习目标;八是营造道德课堂生态,重建课堂文化。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要遵循道德课堂建设的10项行动策略:“唯学”,让教学“回家”,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编制导学案(学习卷、学习指导书、学案、调节教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小组学习的动车组;实施“独学、对学、群学”3种基本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的3个阶段,努力构建大课堂;建构具体的学习流程:先学、展示、反馈;重视“先学”;突出“展示”;强调“反馈”;制定课堂评价标准,即评课“三看”:看状态、看过程、看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德润宝鸡
问政局长
新课程倡导新课堂——道德课堂
特殊教育
更应回归教育本质
“爱心课桌”送到偏远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