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 4下一版
2014年7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动,让成长更美丽
——吉林省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纪实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康秋菊 郑骊君

  重视体育,便是重视民族的未来。无论是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还是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无论是“体育家庭作业”,还是定期学生体质监测和健康干预,吉林省教育管理部门始终围绕学生身心健康的工作重心,在体育、智育、德育等方面,逐渐从同步走向融合,不仅让学生在运动中展现出了青春之美,更让他们的成长多了几分健康之美、人性之美。

  6月下旬的清晨,静谧的校园里,杨柳依依,绿草茵茵,虽然微风徐徐,但酷热的感觉让人们感觉仿佛已经到了午后时分。

  上午9点30分,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快速地跑向操场,跳小绳的,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会儿单腿跳,一会儿花式跳,一会儿两人合作跳;抖空竹的,伴随着老师的哨子声,一会儿将空竹高高抛向空中、稳稳落在绳上,一会儿将空竹悬于绳上上下抖动、空竹在快速旋转中发出“嗡嗡”的回响声;还没等回过神儿,一群孩子骑着独轮车从记者眼前快速经过,那“专业”的身姿,让人恍如进入了某艺术表演团……

  伴随着广播里激昂的音乐,孩子们一个个身上淌着汗、脸上挂着笑,轻巧的身姿在运动中散发着无限的活力。

  这是近日记者在吉林省长春市树勋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看到的一幕。

  不仅是这一所学校。据了解,如今在吉林省的很多中小学校,一根跳绳可以跳出百种花样,一副轮滑可以滑出速度与激情,美式篮球玩儿的是新意,中国武术打出的是精气神,葫芦丝、二胡吹拉出的是音乐之魅,乒乓球、排球凸显出的是学生的睿智与灵巧……

  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近年来一些学校重智育、轻体育,“小眼镜”、“小胖墩”、“豆芽菜”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们在校园里缺少生命的活力与青春的激情,也让家长和社会对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吉林省近年来在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的同时,大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并将德育贯穿在“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全过程,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阳光体育氛围,师生的生命质量在多彩的体艺活动中不断提升。

  “1小时”让运动绽放多彩阳光

  单人滑、双人滑、多人滑、花式滑,虽然是小学,但孩子们一个个“身怀绝技”,从轮滑开始,长春市南关区平泉小学先后走出了陈露、李佳军、梁文豪3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长春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从组建竖笛社团开始,逐渐发展出了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运动操等5个体育社团,葫芦丝、二胡、书法、美术等十几个艺术社团。基本形成了“人人有特长,生生得发展”的教育格局,过半学生实现了“体育、艺术2+2”甚至“体育、艺术2+3”的综合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将关注青少年体质身心健康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教育部倡导“阳光体育1小时”,“体育、艺术2+1”项目,更是从实践角度对落实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从基层的实践看,要真正落实好并不容易。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吉林省各市县在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和“体育、艺术2+1”项目方面,各有特色。

  吉林市通过开展大课间评比、“三操一舞”展示和冬季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带动全市大课间活动的整体升位。吉化九小根据学校土质场地的特点,把抖空竹引入校园,全校900余名学生人人会抖空竹;昌邑区虹园小学作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以曲棍球作为学校“阳光体育1小时”的主体活动,首批输送到国家队的郝伟佳、梁美玉参加了2012年奥运会;吉林一中、吉林十二中和松花江中学的田径体育特色,让他们在各种田径比赛中殊荣不断……

  长春市整体观念正在由朴素的体育观向身体、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南关区成立的“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指导中心”,形成了教育局—大学区—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南关区还把大课间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排入课表。既有的6大学区依据各自的传统和优势,分别形成了统一的特色项目和大课间活动模式。如西五大学区的柔力球,树勋、东四大学区的大小绳等项目,使“阳光体育1小时”彰显出蓬勃的生机和持久的活力。

  大手笔为体艺活动铸高台

  有时候,办教育需要大投入,更要敢投入。

  以长春市为例,2014年该市投入4000万,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文体科技活动。而据该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介绍,仅2012年,全市就投入300万,为市直每所学校和每个城区配备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2013年又拿出150万,为学生开办假期文体活动兴趣班……

  在此基础上,长春市南关区在过去的5年里,政府累计投入2860万元,完成了13所学校操场标准化改造。从2011年起,该区每年投入40余万元,开办假期免费文体活动班,满足了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目前,这种形式已作为“南关模式”在全市推广。

  长春市朝阳区则从2010年开始,每年投资近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2014年投入近200万为区属中小学配齐高科技智能型的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无论是市级层面还是区级层面的大投入,都彰显出了一种魄力——政府部门确确实实把增强青少年体质视为自己的责任,这或许就是长春市学校体育运动做得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仅资金投入解决不了真正高质量体育运动的问题,教体结合,还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吉林市先后引进了武术国家健将常星、安虓威、于然,篮球国青队员李青山,曲棍球教练贾立和,国家级空竹教练刘晨西等47名教练到学校任教,极大地提高了全市体育的教学和训练水平。

  与此同时,实施体育教师专长培训和体育教师全员培训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养的重要手段。长春市南关区“专业队教练带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带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促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队伍培训和特色发展模式,让全区的体艺活动专业化、系统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平泉小学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项目的长盛不衰,其高水平的专业教练功不可没。

  正是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让吉林省的阳光体育活动,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

  “十保证”破解学生健康之忧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

  近几年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青少年体能素质在持续下滑,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心肺功能等指标不断下降,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明显增多,部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在军训中经常出现学生因站立时间稍长就晕倒的现象。视力不良学生比例更不容乐观,在个别大学甚至出现10个大学生中找不出两个视力良好学生的严重问题。

  作为具有体育运动传统的吉林省,目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部分学校体育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曾表示:“一些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产生了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今年3月,吉林省教育厅起草并下发了《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切实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十保证”,即: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程;保证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器材设备和场地;保证学生体质监测和学生体检;保证高校和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集体早操健身;保证学生及幼儿近视眼防控措施;保证学校营养膳食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证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保证学校体育卫生经费的投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督导和评估。

  “十保证”是各地、各校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保证了学生能学出健康、练出健康、吃出健康。“对因‘十保证’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不明显、合格率为85%以下且问题突出的学校校长,将由当地教育局给予处分甚至免职处理,并逐级上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报,单位评优‘一票否决’。”吉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刘强说。

  明确的要求,再一次提醒教育者:办教育,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体育,重视在体育中渗透德育。(下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运动,让成长更美丽
26年锁定大教育
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