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做“伪书虫”
□ 亓 芳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教师读书少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说到底还是“想不想”和“愿不愿”的问题。自从本报开展“阅读典范”大讨论以来,许多读者纷纷来稿。本期,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读书之思,读书之乐。

  

  “教师就应该读书,教师就应该是个读书人。”这是社会大众为教师群体所粘贴的一个标签。《上海中小学教师读书现状》出炉后,用42组数据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当下教师的读书现状,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对这样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属意料之中。从职业特点看,相较于社会的其他群体来说,教师应该更注重或更乐于读书。然而,在当前社会浮躁功利之风的浸染下,教师们往往为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竞赛活动、职称评聘所困扰,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静下心来读本书呢?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教师读书少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说到底还是“想不想”和“愿不愿”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去读书,那他就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去抠时间、挤时间。如果你有时间拿着手机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那就一定会有时间读会儿书。记得一份关于各国国民读书量的调查说,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65本书,而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只读5本,这还包括教科书。可以想象,两个阅读量相差12倍的民族之间,在未来会有何种层次的竞争?这其中,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的我们,自己真正读了几本?又为自己的学生做出了哪些有效的示范和引导?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全面的知识和专业素养。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于一身的教师,只有依托大量阅读,才能让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有效。为此,“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和技能。真正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通过读书汲取知识营养、提升素质,通过读书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通过读书学会思考、沉淀智慧。

  科学证明,一个行为或动作如果坚持21天,那么它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读书亦然。良好的读书习惯,依靠的还是个人的毅力和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保证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30分钟,日积月累下来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多年来,我习惯在客厅、卧室、办公室或手提包里放一本书,闲暇的时候放下手机和电脑,捧起书本,闻着墨香,放松心灵,享受与纸张亲密接触的时光,陶醉于书山瀚海的宁静和惬意。

  一个好教师,应该善于阅读、博学多才、充满智慧。但知识的获取和阅读的范围,不应只局限于专业图书和参考书籍,小说、散文、杂谈、评论等,都可以从中解读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有些人狭隘地认为,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应该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要读就只读那些专业的书籍。对此,我不敢苟同,这一观点刻意歪曲了阅读的实质。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确实该多读一些专业书籍和理论著作。但我对读书的选择标准就是读好书。“好书”就是自己喜欢的书,只要能启迪智慧、升华思想,只要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只要能让人敞开心扉,不管是经典名著还是报刊,都是好书。对于那些自己确实不感兴趣的书籍,就潇洒地抛弃在一边。不喜欢读就不读,干吗非要做一个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的“伪书虫”呢?切莫忘了,阅读的目的在于让人学会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驮着书转圈,愉快才是读书的基本标准。

  朱永新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对此,我特别认同。我认为,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应该也不会被他的学生所喜欢吧!

  人生路上,我读书,我快乐!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8-9
不做“伪书虫”
晨曦的冬泳
琴中古曲是幽兰
心随书动
破解始动之难
读书是福
阳光教师
准教师的教育故事(九)
“教师如何成为阅读典范”征稿
教师书架
红叶的密码
回不去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