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不能折腾

  □ 贺 苗

  对于“课改”而言,许多人并不陌生。但在我看来,许多时候,仅仅是对“课改理念”的不陌生;如果从实践层面看,又有多少教师能在课堂上实现“道术合一”呢?更何况,社会上功利化、作秀化等现象在教育内部同样无孔不入。

  课改不单单是理念的变革,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更是教学方法和课堂制度的变革。因此,有人说:“无方法,不课改,没质量,不课改。”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学习并借鉴已经成功的经验成为一种常态,但能否让名校的经验在自己学校“软着陆”,这考验着学习者的勇气与智慧。

  理念和实践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架设一座名为“方法”的桥梁。如果缺失了对方法的研究,课改的理念就将被悬置;如果缺失了对课改理论的关注,则可能丢失对课堂走向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因此,课改的正确走向应该是“技进乎道,技系于道,道导于技,道技合一”。

  作为积极践行课改理念的一线教师,我不敢妄言课改改变了什么、课改要警惕什么,但的确有一些学校在盲目效仿、机械照搬中变得不伦不类,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常看到一些学校,经验方面的“包装”远远大于行动方面的创新。也有一些学校,今天学洋思,明天学杜郎口,最终却因为缺乏对经验的整合与变通,失去了自我,让课改成了一种折腾。其实,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经验,重要的不是学习经验本身,而是通过对名校成长规律的研究,理清名校的变革路径,发现那些共性的东西,发现经验背后的文化与精神密码。

  其实,课改改到深处,改的一定是精神。我坚信,对于课改而言,有精神才有未来。

  许多学校改革的真正动力来自于学校内部的“突围”,穷则思变、困则思变,当学校濒临“死亡”的境地时,改革的愿望更加迫切,改革的动力也更加充足。有人说:“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同样,改革只有具备了内生性的条件,才有可能成功。从这个层面来说,是主动课改还是被动课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改的成与败。

  课改一定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纠偏的过程中,课堂才可能步入成功的轨道,一定要“用中庸拒绝极端,用务实疗救玄虚,用勇气对抗徘徊”。

  巴尔扎克说:“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在投身改革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度,这个度是建立在实际情况之上的,它不盲目、不自卑,带着思考、带着自信、带着真正的课改精神,引领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课改有度,拒绝盲目;课改有道,拒绝折腾。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南召县现代中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不能折腾
我们的课堂缺什么
远离教学功利化
我们的课堂缺少“等待”
链 接
我们的课堂缺少“专业”
我们的课堂缺少“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