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师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范生培养应主动面向基础教育
□ 陈德喜 杨天平

  如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答可能多种多样,但首要之务在于办好师范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的教师。如何才能办好师范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的教师?现在全国有150所师范院校,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师范院校自身应主动面向与服务基础教育、积极创新与重构师范生培养体系。自2007年开始,浙江师范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培养目标:热爱讲台、站好讲台

  面向基础教育,是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的前提。

  据此,浙江师范大学积极创立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设立国内第一家特级教师工作中心;主导浙江新一轮普通高中课改,主持国家重大招标项目“未来基础教育新特征研究”,开展7个省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求调查,在对接基础教育中形成主动引领与服务全省基础教育的自觉,进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高认同、乐奉献、爱学生”、“懂学生、会研究、善教学”为主要内涵,重构“热爱讲台、站好讲台”的师范生培养目标。同时,结合浙江省内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际调研和需求分析,提出了以教育研究能力、心理教学能力、教学技术能力三大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师资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着力推进现代教师新型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为培养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造就未来的教育家打下扎实的素质基础。

  课程体系:职业导向、实践取向

  建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基础。

  据此,浙江师范大学整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论等4大学科队伍优势,建构4大课程模块,创设14门滚动开设的教学技能类“短课程”。迄今已经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在建国家级精品公开课程8门,并组织发起成立浙江省师范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撰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同时,以“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应用理论课程还原实践情境,实践操作课程基于技能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教师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不同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此外,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呼应、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补充、高校课堂与学校课堂相配合等手段,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信息量,扩充课程自由度,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实践体系:三习一体、训赛结合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据此,浙江师范大学开展“可视化”的教育实践改革,建设数字化的教学病理库,设置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和四年一贯制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组织编制各学科《教学技能标准和案例开发》、《教育研习规程》等指导手册,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视频系统,创建包括书画研训平台、见习平台、实训平台、师范技能考核平台、实习平台、研习平台、教师教育资源库平台等7个子平台在内的自主研训网络平台,建设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国、省、校、院、班”五级教学技能竞赛体系,设置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短学期”。2007年和2013年,分别推动浙江和全国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并成为省赛和国赛的秘书处单位。现在,师范生人人参与教学技能训练和竞赛。

  质评监测:人人过关、追求卓越

  建立全程化、指标化的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是确保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

  据此,浙江师范大学以教学技能过关考核、五级教学技能竞赛建设为导向,制定《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办法与竞赛规程》,建构“人人过关、追求卓越”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实行以“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等教学基本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技能考核。同时,研制国内第一个师范生教学技能达标网络考核系统,师范生自主在线开展考核,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进行技能考核,实现“全过程”教学评价。不达标者不得参加教育实习,通过考核者允许多次考核追求卓越。

  教师队伍:接地气、善教、善导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

  据此,浙江师范大学一方面积极推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让大学教师“走下去”,规定课程教学论教师每5年至少在中小学挂职6个月,或到附属、实验基地学校兼任副校长,教师应坚持对师范生的驻队指导实习等。通过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互动,建设多种类型的“实践共同体”,并依托各类平台积极开展教师的挂职锻炼、协同研究、送教、听课评课和教学改革等活动,不断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鼓励中小学教师“走进来”,以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实践指导教师等多种方式,吸纳基础教育一线名优教师成为学校的全职或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一支以专家型学术骨干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一体化课程实施队伍。

  教育文化:立德树人、崇师尚教

  优秀师范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显性课程的引导,更需要隐性师范文化的影响和教化。

  据此,浙江师范大学把师范文化建设作为创新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提出“正德厚生、明理躬行、笃行求是、崇师尚教”师范生行为规范,开展行为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师范文化节”、“心理活动月”、“特级教师大讲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融入师范元素,让教师在与学生同台竞艺的过程中磨炼素质,展现优秀教师风采。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程与教学行动研究,以身示范,营造“教研文化”,并积极鼓励和指导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协会等学分制社团自主、自发涵养师范技能。此外,还借助特级教师工作中心的平台,带领学生走进中小学,实地感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职业认同文化”。通过营建全方位的师范文化氛围,致力于文化育师,充分发挥师范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比如,师范毕业生竞争优势明显,岗位适应快,评价机构和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上,自2007年参加首届省赛以来,浙江师大获一等奖27项,占全省1/3;2013年6名学生参加首届全国赛,浙江师大获一等奖4项。师范生毕业初次就业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6%以上。据麦可思调查,浙江师大就业竞争力指数85%以上的师范专业达到15个。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浙江师大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排省属本科院校第一。每年全省各地教育局和中小学校纷纷登门竞聘教师,评价“浙师大学生教学技能扎实”、“学生素质好,发展后劲足”。

  但是,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师范院校应根据本地、本校的情况和人民大众对教师职业的需求和期待,参照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进程和大势,在创新和重构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实践中,坚持以生为本、强化专业能力、引导实践反思、注重终身学习、突出师德规范,从而培养出人民需要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命题。

  (作者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师范大学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苏秀荣:静静做个好老师
鄂籍免费师范生:3个岗位抢一人
师范生培养应主动面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