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地和台湾小学教师共上科学课
“火山”在课堂上喷发
□ 本报记者 黄 浩

  “现在问题来了”

  教室里的铁架台上,石棉网托起的烧杯里满是番茄酱,酱面上铺着薄薄的一层土豆泥;铁架台下,酒精灯正吐着火舌,炙烤着烧杯里的稠状液体。

  这是一节关于烹饪的活动课吗?不,这是一节名为“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变化——火山改变地形”的科学课,这样的情形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的课堂上。这里的番茄酱,代表着地底下的岩浆;土豆泥代表着地表;燃烧的酒精灯,则代表着地球内部的热运动。

  “火山喷发了!”伴随着一名学生发出惊喜的尖叫,受热的“岩浆”在不断冒泡后,终于抑制不住地冲破“地表”,进而侵蚀“地面”,形成不规则的形状。

  火山喷发了,人所共见。可是——火山为什么会喷发?

  中关村一小的科学教师李实不失时机地向意犹未尽的孩子们抛出这个问题。

  这一天,像李实一样,在一系列实验之后把问题抛出去的,还有来自台湾高雄市和平小学的校长唐伟成。

  这节课名为《浮与沉》。唐伟成一上场就带来一个有趣的实验:

  学生被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艘潜水艇模型和一个盛满水的玻璃缸,随着唐伟成一声令下,学生将潜水艇扔进玻璃缸。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潜水艇沉到水底后,尾部“咕咚咕咚”冒出几个气泡,又浮到水面;在水面稍作停留,潜水艇身子一侧,又沉到水底;尔后,再冒出几个泡泡,潜水艇再度开始上浮……如此循环往复,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

  一个普通的潜水艇模型,没有核动力,没有螺旋桨,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沉浮?

  这个问题,触发了学生的思考。

  谁来揭开谜底?

  就像李实班上孩子们纠结于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一样,唐伟成班上的孩子也困惑于潜水艇的沉浮,萦绕于心的问题让他们始终对寻找答案充满了兴趣与欲望。而教师们,则一再“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断地对学生展开追问。

  李实班上的讨论是这样展开的——“火山喷发是因为地球以前是火球,后来到处下雨把地球‘淋熄’了,没有被雨淋到的地方就形成了火山。”一个学生满怀信心地说。

  “不对。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导致的。”另一名学生争辩道。

  “那板块运动是什么?”李实问道。

  学生回答不上来。看来,光靠猜想还不够,李实开始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展开推测。于是,便出现了火烤番茄酱的那一幕。

  有了实验支撑,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开了窍。

  “地球内部就像一个加热的酒精灯!”一名学生“一语中的”。

  “然后呢?”李实眼前一亮。

  “岩浆受热后开始往上涌,不断地挤压地表。”一名学生补充道。

  “为什么岩浆受热就要往上涌?”李实反问道。

  “加热导致地球内部压力变大,所以它就要往外冲,释放压力。”

  “哦,看来,温度高、压力大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两大主要因素。你们同意吗?”李实发出最后的疑问。

  学生一致表示同意。

  相较之下,唐伟成带来的“台式”科学课,似乎更为“神秘”一些,探讨的过程也更显曲折。

  你看到了什么?潜水艇实验之后,6个小组分别得到一句话的发言机会。

  “潜水艇沉下去后会排出气泡”、“里面有物质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尾部有管子把空气吸进了潜艇”……小组代表纷纷发表组内的讨论结果。

  孰是孰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究竟是什么影响了物体的沉浮?谁来解开谜底——

  “当潜水艇比水重,它就沉了。”有学生说。

  体型偏胖的唐伟成“请出”一名与自己身材悬殊的学生,笑问道:“如此说来,我俩同时掉入水中,我咕咚沉了,他就浮在水面咯?”

  学生们笑声一片,又七嘴八舌地表示否认。

  于是,关于重量、材质与沉浮的讨论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唐伟成又拿出回形针、塑料泡沫、石头、橡皮泥、蜡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来做实验,进行探究——

  同一材质,不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有何不同?

  不同材质,同一体积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有何不同?

  最终,“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比水重的物体下沉,比水轻的物体上浮”这一道理被学生们一步步推导出来。

  科学地上科学课

  一节看似简单的科学课,为什么要上得如此“复杂”?

  “探索—观察—解释—评量,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再引导他们渐进地做深入探讨。”在接下来的说课交流上,唐伟成说。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特级教师彭香看来,“科学课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让他们勇于探索,并愿意表达”。

  彭香对唐伟成任务驱动式的上课方式表示赞赏,“唐老师上课如抽茧剥丝一般,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游戏闯关环节,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并运用评价的手段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很有智慧”。

  “先听再说,然后再验证,由现象推测结论,不断地探讨事实与自己的想法是否匹配。从这个方面说,《火山改变地形》这节课很有创意。”北京教科院教研员贾欣说。

  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在总结中说道:“科学课应基于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避免因科学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一周新闻榜
声 音
蓝春桃:他们的生活与我有关
“火山”在课堂上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