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⑥
山东临朐:走教也精彩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这是一个乡镇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典型样本。他们创新的措施之一是通过艺体“走教”,使农村小学音体美教育实现常态化,从而拉动教育均衡。

  王文娟每周去二郎庙小学上课的这一天,是这里的孩子们最期待的一天。跟随着王老师,他们走入一个奇妙的美术世界。

  王文娟是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的美术“走教”教师。半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王文娟通过招教考试的时候,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工作是每周往返于两所学校之间。作为“走教”教师,两所学校的孩子们给王文娟带来了满满的感动:“孩子们要了我的电话号码,他们说,‘老师,想你的时候,我们就给你打电话。’每次上完课要走的时候,孩子们都自发到门口送我。”

  这是冶源镇教管办近年来推进音体美教师“走教”活动的一个缩影。像王文娟这样,每周坚持在不同学校“走教”的音体美教师有47名。他们变一校“坐教”为流动“走教”,由“学校人”到“区域人”,成为当地农村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让“学校人”变“区域人”

  教师结构性缺编,尤其是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成为困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题。冶源镇豹伏岭小学是一所山区学校,校长卢文政说:“过去每到新学期最头疼的是就是安排课,反复挑选才找出几个音体美兼课教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几年规范办学行为要求开齐开全课程,让我们这些山区学校的校长吃尽了苦头。”

  卢文政谈的并非个案,冶源镇所辖中小学14处,初中2处,小学12处,其中山区小学8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山区小学的音体美课程,几乎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2013年9月,冶源镇开始探索实施艺体“走教”新路。镇教管办组织47名教师成立了音、体、美3个研究会,发挥研究会的人才优势和专业特长,组建教学联盟,率先在镇域内实行音体美教师“走教”制度。镇教管办主任马西挺说:“以镇域为单位走教,最远距离在10公里左右,基本不影响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教管办便于操作。”

  冶源镇把“走教”教师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3处小学,每周3天在本校上课,其余两天分别到负责的另外两所学校集中授课,并帮助培训音体美教师,有效地解决了二郎庙、豹伏岭小学等8处偏远学校课程开设不全、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师资共享。

  校园里来了“明白人”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的教师吴玉强,是颇受孩子们欢迎的“走教”教师。他曾是美术专业的高才生,刚入职时因为学校美术教师饱和,他只好教数学。时间长了,吴玉强也仅把自己当作一名会画画的数学教师,专业也就束之高阁了。“走教”活动一开始,他主动挑起了3处学校美术教学的担子,个人艺术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很快得到展现,带着孩子们一次又一次捧回县、市级美术教师教学业务技能比赛的金奖。

  吴玉强对“走教”工作的认真是出了名的。为了给不同的学校开设不同的美术课程,吴玉强根据各学校的校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研发,如:在一二年级开设简笔绘画课程,三四年级开设陶艺或盆景设计课程,五六年级开设剪纸、纸工课程。

  韩进是一名体育“走教”教师。第一次到豹伏岭小学给五年级(1)班上体育课时,一名女生引起了韩进的注意。女生目测1.70米左右,身材匀称,下肢长,职业敏感告诉韩进,这是一个极具有田径天赋的运动员。

  这堂课,韩进教授的内容是蹲踞式起跑,在讲完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开始分组练习时,韩进立刻被这名女生的表现惊呆了,无论是起跑反应还是跑步速度都非常快。

  这名女生叫如萍。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在韩进的悉心指导下,如萍的体育成绩进步很快。

  像韩进一样,不少“走教”教师成了学生的伯乐。一大批艺体特长生被“走教”教师发现并培养。

  “走教”教师来了,校园里有了“明白人”,这些偏远的农村小学一改往日的沉寂,逐渐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钢琴响起来了,舞蹈跳起来了,篮、排球飞起来了,画笔“运”起来了,歌儿唱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学校活起来了……

  “走教”贵在“走心”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是管理者必须面对又很难解决的问题。“走教”意味着增负,意味着奉献,如何把“被动走”变“主动走”,让教师既能尽心尽力又能心情舒畅,镇教办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

  比如,镇教管办专门制定了“走教”教师考核量化办法。“走教”教师的成绩单独计分,与学校的绩效考核成绩捆绑考核,其中走教占70%,学校工作占30%,并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给予更优惠政策。同时,教管办挤出公用经费,根据走教次数、走教距离和教学效果,为“走教”教师提供适当的交通和生活补助,让他们吃苦不吃亏。

  与此同时,“走教”教师在这些走教学校里也同样找到了归属感。

  冶北小学教师吕晓惠成为“走教”教师时,孩子才刚刚1岁,她一直担心,自己学校里每周有14节课,还要兼职做好两个“走教”学校的工作,这样能忙过来吗?当她第一次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上车,来到石河店和二郎庙小学,看到两位校长又是倒水,又是嘘寒问暖,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当我真正走近这些农村孩子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切的责任感,不好好教,我都觉得对不住这些孩子。”在洼子小学“走教”的刘芳亮说。刘芳亮要教乐理、教乐器、编舞蹈,还要将学校的传统项目——腰鼓表演进行改良和创新,除此之外,他每周还要拿出一天时间到同是偏远学校的红光小学去授课,忙得不亦乐乎。“走教”活动让刘芳亮成为该镇音乐研究会会员,成为3处小学的音乐教师,专业对口,有了用武之地,他享受着被尊重的快乐……

  累并快乐着,成为每一位“走教”教师真实的感受。在“走教”学校,他们感受着农村学生的朴实、单纯和对艺体知识的渴望,也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能量与价值。

  “教师不一定要做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像霓虹灯,点亮别人的同时,也能美丽自己。这些在‘走教’教师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马西挺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山东临朐:走教也精彩
征稿启事
地方动态
我当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