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名校长助跑“领航”
□ 陈锁明

  作为名校长领航工程中的培训基地,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是如何帮助这些校长进一步提升教育思想引领水平,提升在岗位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提升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的能力。

  作为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的培养基地之一,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为精心遴选出来的校长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培训服务,如何与他们一起做好今后3年的学习、研究与发展路径规划。以前,我们也做过许多面向校长的培训,但领航工程的培训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在3年内,培训基地能给这些校长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校长们经过为期3年的在职培训后,他们又将成为什么?怎样为全国和区域内的教育领航?如果3年的时光只能让校长们在发表论文与专著的数量上有所增加,那远没有达到国家设立“领航班”、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目的。所以,培训基地需要帮助这些校长进一步提升教育思想引领水平,提升校长在岗位实践中解决重要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提升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的能力。

  让名校长工作室成为重要载体

  围绕名校长引领与创新能力提升,我们如何帮助参训学员建立名校长工作室,配备理论与实践双导师,搭建思想与实践示范推广平台?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名校长工作室的定位,我认为名校长工作室的室主既是学习者又是示范引领者,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是学员也是同伴互助者。通过名校长工作室,给名校长一个快速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载体与阵地。

  名校长工作室要成为校长成长的催化剂,让他们发生变化的速度更快;要做校长的助推器,帮助校长们走得更远,像火箭发射器一样,上去了再助推一把;要做校长成长的兴奋剂,促进校长们不停地去思考,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更加有激情;要做校长成长的清醒剂,让名校长明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以健全的培养机制促进名校长成长

  培养基地要坚持目标导向,让每位校长更加明晰自己的目标、任务与使命。加强过程监控,让校长们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确定各自在3年内的任务,并监控每一年的完成情况。实施个性化培养,针对每位校长的不同特点与需求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切忌把基地所联系的学员培养成一个“模子”。实施双导师制,为每位校长配备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既解决校长在理论层面遇到的问题,又解决在实践层面碰到的问题。重视培养校长们的跨界思维能力,不要一味地在教育领域自说自话。强调“茶馆式”沟通方式,鼓励培训专家多与参训校长聊天、碰撞。实行互助式培养,让师生多些互动,少些单向授课,打破专家与校长之间“我教你学”的单一方式。与此同时,8个培训基地之间要增加互通与协同,打破基地间的“壁垒”。通过动态化培养,建立名校长学习退出机制和培训基地督评机制,定期通报各基地开展工作的情况。

  帮助名校长发挥“领航”作用

  培养基地如何帮助这些参训校长发挥领航作用?这是培训必须解决的问题。

  帮助名校长强化领悟的能力,提升领先的能力,增强领跑的能力,培养领袖的能力,必须在培训过程中抓住问题、完善培训机制,让名校长能真正“静得下来、沉得下去、浮得上来、表达出来”。只有真正静下来,才会促进思考;只有沉下去,才能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到学校,沉不下来则发现不了问题,研究不了问题,更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浮得上来,才能多“吸吸氧”,补充些能量,多抬头看看天,才能有战略眼光,知道前进的方向;只有能表达出来,才能让别人了解你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推动名校长助跑“领航”
学校特色优势该如何出品牌效应
“好校长”大讨论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