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教育展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科范儿”成为每门学科的灵魂

  学科范儿是每一门学科的灵魂所在。要体现一门学科的特点,还要体现学科内在的思想和方法

  何谓“学科范儿”?张永宁这样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文化,如果脱离学科文化,所有学科都用一种模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科范儿’既要体现一门学科的特点,还要体现学科内在的思想和方法。”

  张永宁的思考来自他丰富的教学经历。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除了美术和英语,其他学科他都教过。张永宁深深地感觉到在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不同的学科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对人进行多元智能的培养,不同的学科一定是指向不同领域的。于是,张永宁创造了“有‘学科范儿’的四人互动六环节高效课堂模式”作为课改总要素,要求每个学科围绕自己的学科模式,寻找自己的“学科范儿”。其中“四人”是课堂组织形式,“互动”是核心,“六环节”是课堂流程,“学科范儿”是灵魂。

  这是一场牵动全校的浩大工程。两任校长亲自参与教研,深入课堂听课,分析学科特点;学校成立了“高效课堂推研中心”,由苑海生亲自挂帅,张永宁任顾问,甘金梅、靳月娈、门婕等推研小组成员利用平时和寒暑假反复研讨定模;科研处召开为期两个月的教科研年会,在全校范围开展系列教师论坛、研讨周、展示周活动,掀起头脑风暴;分学科召开建模会,开展一系列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等研讨活动……两年间,经历了“提出思想—理解实践—反馈改进”的过程,这种课堂模式终于在数学、语文、英语、历史、生物等学科尘埃落定。

  数学的“学科范儿”是什么?数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逻辑,而问题链是数学知识结构的表现形式。基于此,数学“四人互动六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核心即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六个环节包括创设问题、自主探究、互动辨析、展示评价、反思梳理和当堂训练。

  在初二(7)班的一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课上,教师马培如以深邃的思想设计出精彩的问题链,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得淋漓尽致。“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能否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当马培如抛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很快便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一一突破,几个小组自信地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请试着求一求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第二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沉浸于第二轮探究合作。这次的展示环节,各小组有了多种不同的方案,代表们在讲台上有理有据地讲解,学生们在座位上认真聆听、思考、质疑、补充,教室里不时爆发出争辩声和掌声。最终,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指向了同样的结论,看到自己的结论与课本定理相符,学生们都获得了成就感。

  课后,马培如欣慰地说:“学生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收获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若干年后,学生或许把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但他仍能用学习到的方法和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处理生活、工作中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学科范儿’,是数学教师的追求。”

  而统领语文的“学科范儿”是“读”。教师必须舍得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读,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地感受到读的乐趣。张永宁经常说:“应试教育让学生背了一大堆美文,但当学生看见雪景和草原时却没有了灵感,记不起曾经背过的东西。大自然和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什么?是情感!应试教育是没有情感体验的,唯有读才能将情感融入心里。”

  围绕一个“读”字,语文学科的“四人互动六环节”高效课堂模式为:文本导读,教师采用图片展示、视频介绍、故事引入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知内容,强调“读中学”,让学生在读中学字词、标段落、整体感知内容,这是学习一节课的基础。再读品语言,强调“读中品”,其中问题设置、互动赏析、展示评析三个环节,是最具语文“学科范儿”的环节。三读悟情感,强调“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悟思想。回顾感悟,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收获进行归纳梳理。积累拓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大语文观。

  “三读”构成语文“学科范儿”的核心,引领学生快速掌握语文学习的秘诀。考试中的阅读题、品读语言题,答得好的学生明显多了;课堂上学生的点评越来越到位、越来越有自己的体验。一位语文教师说:“不要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而要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教给学生硬性的知识或答题规律只是教师的思维,学生体会不到。让学生自己通过品读语言去悟道,自己的感受才能深入骨髓。”

  历史和语文同为人文学科,都注重“读”,但“学科范儿”却完全不同。主要包括情境导入、思读感知、阅读批注、史实陈述、立意分析、反思梳理。现在,学生一上历史课马上就会提取有效信息;在史实陈述环节,学生讲的历史故事比教师精彩;在立意归纳环节,学生的思维特别开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模式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每一个环节都是为学生学习而设的。张永宁说:“以前的课堂关注教师怎么教,现在的模式是告诉学生在某个学科具体怎么学。等学生长大了,这些素质就会沉淀下来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学出鲜明的“学科范儿”
对课堂模式的双重思考
让“学科范儿”成为每门学科的灵魂
从四人小组到班级文化
课堂背后的灵魂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