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优质教育的增量破解“择校”难题
□ 尤 娜

  解决择校问题,须从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开始:优质教育资源的方便就近,优质教育资源软硬件的高水平,优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个性化、可选择。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优质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优质资源集中而引发的择校问题,也困扰着东城区教育的发展。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明确,解决择校问题,须从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开始:优质教育资源的方便就近,优质教育资源软硬件的高水平,优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个性化、可选择。为此,东城区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学区制改革、学院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学区制改革:优质资源送到家门口

  在推进学区制综合改革中,东城区以中小学全面品牌建设为契机,一手“做大蛋糕”,扩充“增量”,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一手“分好蛋糕”,盘活“存量”,保障适龄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近年来,东城区通过推进学校深度联盟建设,开展贯通学段的人才联合培养研究;通过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以学区内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统筹师资及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实施初中双优建设工程,使区内“优质初中”和“优先发展初中”成为引领区域初中学校精品特色建设的“龙头”;通过试点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教师交流、跨校选课,使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推广和升级;通过与高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实现学校办学的优质特色;通过推进改革项目校的条件改善,开展引智工程,促使区域教育改革在更高水平上形成发展新常态。

  此外,东城区以学区为基本空间单位,采用8种方式,盘活存量,形成增量。例如,机关与基层干部双向交流轮岗、研修员与学科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校际联盟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交流轮岗、优质资源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学区教师培养基地交流轮岗、城乡一体化交流轮岗、建立广泛而灵活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了干部教师带薪培训工作机制,通过实行交流轮岗干部教师的动态管理,对达到一定标准的干部教师实行带薪脱产培训,分层级定向培养、菜单式课程的培训模式,形成干部教师终身成长、顺畅流转的螺旋式可持续发展模式。

  学院制改革:课程丰富可自主选择

  东城区教委成立了东城区青少年学院,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创新学段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通过开发引进聚集全区中小学优质选修课程、社会资源单位实践课程、国内外科研院所社会专业机构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际留学等各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从小学到中学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搭建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成才的学习平台。

  青少年学院按照学科门类和资源分布,下设文艺学院、科技学院、体质健康学院、国际学院;依托学区、学校、校外单位、资源单位,在各学区成立学院分院、学区课程中心、学区课程基地,承担学生学院课程学习任务,形成了基础教育在学校、个性特色发展在学院的双轨双籍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1+4+8+x”的东城区学生课外学习的学院制体系,“1”是指东城区青少年学院,“4”是指青少年科学技术、青少年文化艺术、青少年体质健康、青少年国际交流等四大专业学院,“8”是指在东城区八大学区建立的8个学区分院,“x”是指各中小学、直属单位及其他校外资源单位建立的学院课程中心和实践基地。

  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了以学区为基本单元的学院、学校、资源单位相互融通和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跨校自主选课的“双循环”育人新模式。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东城区在学区制综合改革中通过改变教育管理方式,从单一垂直管理向多元化、多样性协商治理转变,从普遍改变学校面貌的浅层次发展走向转变教育合作发展方式——由个体发展走向多所学校携手组团联盟式发展。团组中每一所学校的潜能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挖掘与发挥,实现了特色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品牌资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现代教育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

  首先,加强学区制综合改革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学区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了由学区化到学区制的转变;健全学区工作机制和各项保障制度,促使教育改革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形成发展的新常态。

  其次,完善以学区为基本单元的入学新政,通过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各学区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结构与数量的匹配度,最终形成稳定而成熟的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和对口入学为主导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再其次,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创新试验,探索“学院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创新学段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探索在学校(教育集团)内部实施教育家办学模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品牌学校的引领和带动水平;通过完善“区管校聘”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模式,从而建立起更广泛、更灵活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以公平之心为“择校热”降温
以优质教育的增量破解“择校”难题
义务教育均衡的“晋中模式”
各国如何控制“择校热”
“北上广”入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