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 4下一版
2015年7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书就是个良心活儿”
——追忆内蒙古凉城县第一小学校长李格平
□ 本报记者 梁颖宁 □ 孙 涵

  5月29日,是内蒙古凉城县第一小学校长李格平忙碌工作中的普通一天。像往常一样,他从早晨7点开始,到校检查鼓号队、足球队训练情况;8点到教学楼、到宿舍、到餐厅,检查住校生食宿安全、卫生情况,为情绪激动的家长解释相关政策。随后他又安排布置6月6日的高考准备工作等事项。中午他顾不上休息,连续开会并汇报工作。下班后,他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离校情况……直到晚上7点,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学校。然而,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到家后,他突然感觉到剧烈的头痛,无法动弹。在被送往县医院急救后,于当晚21时58分,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43岁。

  李格平的送别会在6月4日举行。这一天,倾盆大雨挡不住校门口的送行队伍,出殡车所经过的道路两旁,各级领导、学生、家长以及普通老百姓上万人自发为他送行。潇潇雨水伴着呜咽的泪水,和着默默的哀悼与祝福,共同送别这位年轻的校长。

  校长的“抠门”与“大方”

  一个小学校长,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

  时间回到10年前。那时的凉城一小,校园面积狭小、地处荒凉、设施陈旧、师资与生源均极度匮乏。那一年,李格平通过公开竞聘成为该校校长。为了尽快改变学校面貌,他上任伊始便大胆创新,利用旧校区置换土地,在政务办公新区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办公综合楼和一栋5层的学生宿舍楼。为了节省资金,在迁入新校区的时候,他带着全体教师自己动手搬“家”。连续劳作了3天,才将所有课桌板凳、教学用具搬进了新楼房。“抠门”的李格平甚至连旧校区的树苗都不忘一起迁过来。

  不过,该大方的时候李格平也挺大方——在入住新校区第一年,他就按照示范学校的标准,用12万元完善了两个实验室,斥资15.4万元建成美术室、音乐室、少先队活动室,花费9.4万元购买了体育器材,用25万元购买的图书丰富了图书阅览室。

  硬件全了,李格平又开始琢磨学校的软件建设。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他以课改、课堂、课题为载体,努力追求“实效、灵活、创新”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形成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教学反馈、释疑点拨—训练检查”6个主要环节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弘扬校园文化,李格平加强楼道特色文化建设,按照人文、地理、历史的格局,倡导设置宣传标语240块,他亲自编写校歌、设计校园标语。在他的促动下,学校成立了文学社、舞蹈队、书画小组、足球队、电子琴班、英语口语班等兴趣小组,培养出许多“小能人”,不少学生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

  正是得益于这些有力的举措,10年间,凉城县第一小学从2005年全校只有24个班、1100多名学生、54名教师,发展到现在有39个班、2400多名学生、127名教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礼仪示范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如今的凉城一小,已成为凉城县乃至乌兰察布市知名的学校。

  做师生的“守护神”

  在学校保安张明旭的眼中,李格平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是早上6点就到学校,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的到来,放学的时候再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

  “数九寒冬,地上一尺多厚的雪,他就那么和我们并肩站着,怎么劝都不回去,就怕学生的安全出问题。”张明旭说。

  不仅如此,李格平每天早上一定要先去操场、餐厅、宿舍巡视一遍,再去各个班转一转,才回到办公室办公。每天晚上10点多学生宿舍熄灯之后,他还一定要开车再来学校看一眼留宿的学生们,才放心回家睡觉。

  李格平在一篇学习心得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投入到与孩子沟通、学习的工作中去……弯下腰去用心与孩子真诚沟通。这时候,你会发现每一个天使都是那么可爱,他们都能让你享受到浓浓的师生情,享受到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而对教师,李格平同样用心至极。同事们回忆起李格平,无不感叹他对教师们细致入微的关爱。风大,他担心办公室窗户没有关好;人离开了,他要检查灯有没有关。哪个教师家里有事情,他总是忙前忙后;哪个教师过生日,他都登记在册,生日前几天就送去蛋糕票;平安夜,他为每个教师送去苹果……此外,李格平在名利上从不与师争;当校长10年,在评优评模时能让的尽量让,能推的尽量推,把这些荣誉全部给了一线教师。

  李格平就是这样以春风化雨般的行动感动着每一位教师。

  “铁包公”的例外

  随着凉城一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提高,许多家长、学生都慕名前来,其中也有不少人找关系、送红包,但都被李格平拒之门外。大家一气之下,叫他“铁包公”。但“铁包公”也有例外的时候。

  一年级学生小可(化名),母亲是个残疾人,父亲又得了癌症,家境贫寒,许多学校都不愿意接收她。当小可的母亲拄着双拐找到李格平时,他急着对身边的人说:“怎么能让家长在外面站着,快请进来。”了解小可的家庭情况后,李格平当场掏出300元给小可母亲,并真诚地说:“你不要推辞,既然我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之后,李格平又帮小可交了其他费用,还为小可购买了校服和学习用品。

  三年级学生小章(化名),以前跟随父母在外地读书,因父亲打工时出现意外,下身瘫痪,全家迁回凉城。许多学校都不接收小章,到了凉城一小,李格平二话没说就让她来上学,平时也对他们家格外关照。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李格平连续6年与永兴乡贫困家庭学生魏仙桃结对帮扶,扶助资金共计6900元。几年来,李格平先后捐款和资助贫困生共计3万多元。

  “李校长,太阳有多红,你的心就有多红。”一位学生的母亲感激地说。

  一家人的“三好男人”

  厚德载物,忠孝传家。李格平爱事业,同样爱家庭。

  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好儿子。  面对80岁多病的老母亲,李格平经常抽空去给老人做饭、洗衣服、购置日用品,老人逢人便讲“格平做的饭我最爱吃”。为了不让老人伤心过度,家人直至现在也没有把儿子去世的消息告诉她。

  李格平和妻子是大学同学,感情一直很好。在妻子眼中,李格平是个很顾家的好丈夫,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一手打理。在女儿眼中,李格平是个好爸爸,尽管因为工作忙碌,他自言“很不称职”,但一有机会,他就会多陪陪女儿。知道父亲去世后,女儿连夜赶回,几次哭晕。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格平的追悼会和出殡现场人头攒动,人们悲痛万分,自发送来的花圈足有2000多个。送行的那天,数以万计自发前来送行的群众,就是对李格平一生最好的褒奖。李格平走了,留给妻女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无上的精神财富,“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教书就是个良心活儿,师德和辛苦很重要。”这是李格平常说的一句话。李格平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却影响着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书就是个良心活儿”
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
课改做减法需要智慧
“劳累过度”的悲剧不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