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暑期专刊·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杜郎口提问
□ 本报编辑部

  课改的深处是育人

  中国教师报:谈到当下中国课改的发展历程,杜郎口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课改符号。那么,如果将杜郎口置于更长的历史时空下进行自我评定,杜郎口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呢?

  崔其升:我认为,杜郎口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工作;二是教学改革如何由书到人。

  教师该如何对待工作?是尊重还是轻慢;是竭心尽力,还是应酬对付;工作是其生命价值的体现,还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是历练自我,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事不优不做二事”,还是马马虎虎,无关紧要。

  近几年来,我们经过深刻反思,清晰地认识到教学问题是教师问题,教师问题是敬业问题,敬业问题是教师修养问题。

  在杜郎口中学,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是正常工作量,都做班主任,工作业绩以学科教学为单位来衡量都能列前三甲。万一有教师请假,领导主动承担。10年来,我们取消考勤,教师无一例迟到、早退、旷工,主动性、自觉性蔚然成风。我们坚持十年如一日的每天两反思,谓之早午反思会,尽心竭力者说经验、谈体会,众人学习;不足者自我批评,向自己“开刀”。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自我的全神贯注,心向自己身上的不足想,眼向自己身上的缺点看,力向自己的短板上用。

  所谓教学改革由书及人,简单地说,就是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课堂是一种渠道,是平台,是载体,培养磨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是目的。而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尊重、保护学生的本性,甚至启迪学生因受打击而泯灭的好奇心,唤醒沉睡的巨人,让其产生强大的自信心。

  回顾杜郎口改革的初衷,就是因为我们认识到:课堂不是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表现得是否主动;学生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是包办。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挥学生,发展学生,让课堂成为唤醒学生进取心和斗志的地方。

  这样的课堂教学,还必须有智慧的生成。具体而言,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其一,要求教师有真才实学,有“硬功夫”。杜郎口的课堂,讲究的是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有宽度、有高度。比如说,教师带学生学化学方程式,可能五节课只学了一页,慢吗?不慢,因为学生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规律。要把课堂与孩子的一辈子接轨,把课堂一招一式、一点一滴、一横一竖,跟孩子的命运接轨。

  其二,要懂得延伸拓展,千万不要以为教材就是唯一。教师讲课的时候要把教学内容内化,进而延伸拓展,多讲一些与课本知识接轨和有联系的内容。要知道,经历比学识更重要。

  其三,要懂得学以致用。学生学到的知识一定要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相联系。

  但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课改的深处,其实是育人。

  我们学校没有专门分管学生、纪律、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也没有学生处、政教处。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分析,凡是问题多的学生,大多都是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或者根本就不学习,也就是学习没进入状态。如果我们不去深入研究,一味地从管的角度去解决,只是治标不治本,摁下葫芦起来瓢。说到底,这些学生在学习的动力上出了问题,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解决当下学生德育管理的命门。一旦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活动中,达到要学、愿学、乐学、陶醉其中、乐此不疲,教育也就成功了。

  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善良

  中国教师报:最可贵的一点是,这几年,无论面对外界什么样的声音,杜郎口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态度,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着,前进着。近几年,杜郎口有了哪些突破和发展?

  崔其升:我认为,杜郎口最难得的一点突破是教师进入了自主自觉的工作状态。近几年,杜郎口的教师们更加明白了工作和人生的真谛:做好工作是本分。生命的意义就是贡献大、付出多,因自己的存在让更多人受益。自主自发自觉地干才会有真正的动力。我们坚持每天反思,尤其是对工作失误、成效不佳进行自我批评,自省自律。成绩让他人讲,不足让自己找!人人是校长,个个做主人,这在杜郎口已蔚然成风。

  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加清晰。学习是载体,学生通过学习锻炼,更加用心,做学问做事更加专注、扎实、惜时;遇到麻烦更加深入研究、思考、论证,培养自身的耐力;通过交流借鉴,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课本为基础,举一反三;具有责任感,传承独立、自主、担当的品质,形成强大的创新意识。

  教师们的品位在提升。我们在教育中更加关注细节,力争点滴不漏,事事讲规矩,处处上档次。用眼睛思考,用脑子做事,教师们从能做事到会操心,形成了“本职工作优秀只属于合格,分外事能涉及,并因自己的加入而精彩才算杰出”的意识;工作中精打细算,对盲点有高度的敏感性;发扬“钉子入木”精神,对问题有彻底的整改性。

  此外,杜郎口的课改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效。一方面,教师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课堂已经由关注知识、内容、任务、目标向育人发展,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学生的思考、研究、分析能力,学生的展示表达能力,学生的气质、品味、形象,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自信、勇敢、胆量,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融合兼蓄包容的民主性格,等等,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制能力、文明礼貌、自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进取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等,都与日俱进。

  分析这些成效,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课改中,人是最根本的,教师、学生的素养是第一位的。

  教师教育教学的最高原则是善良,“乐人之乐者,人也乐其乐;忧人之忧者,人也忧其忧”。善待学生,就是把课堂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最大化地占有。说、讲、析、评、写、改等由学生完成。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便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课堂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愿学习、乐学习、会学习,达到自主、自发、自觉。教师是学习的首席,或课上自我展示,背、诵、联、作、写、编,或接受学生提问检查,让学生由衷地欣赏教师,佩服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为此,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我们都重视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让教育不留死角。吃饭、行走、站队、做操、上课、睡觉等,讲规矩,讲规格,讲品位。这些细节便是做人的素质。学生们心想身做,皆为正途,没有杂念,没有歪意,正当的、有价值的都积极作为,如此,何愁学生不成才?

  取消导学案是学习成熟的标志

  中国教师报:导学案的编制曾是杜郎口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许多人从杜郎口学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杜郎口却又提出取消导学案,从研发导学案到取消导学案,这背后体现了杜郎口人什么样的思考?

  崔其升:导学案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做题的步骤。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有关学习资料,解答疑难问题,积累学业基础,厘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进了一大步。

  但是,这样的导学案也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自我突破能力,自主求索能力,对事物辨伪存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有可能形成阻碍。

  现在,我对课堂的理解有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一个学生最大的期盼就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创、或争……来实现的。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一是参与,是知情者;二是展示,是释放者。导学案虽有其一定的益处,但如果此举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是长期的,就会暴露出局限性。在学生还没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前,可以提供一种学习的样板,但不能长期化,有导学案是为无导学案作基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这就是叶圣陶老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

  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参照、参考无可非议。如果让学生比照葫芦画瓢,以为只要把导学案做完就是完成任务,则大错特错。

  三是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完善人性格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会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依赖和等待,不能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自我上进、勇于担当的人生境界,也只有开放、民主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们把思维的触角完全伸向知识的海洋中任其驰骋,才可能把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因此,我们认为,导学案是形成学生自主能力前的一种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

  在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学情,厘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必要的,是适合的,是有价值的。但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是磨合、是准备、是储备。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一种标志。当学生从愿学习、乐学习到会学习时,那么就意味着真正是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从心理上讲,导学案是让学生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是学习的路线图。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学习走向了一种追求,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神情的愉悦,导学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无师课堂”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中国教师报:除了取消导学案以外,近几年,杜郎口颇受关注的另一点,就是提出了“无师课堂”,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强调“无师课堂”?其背后的深意是什么呢?

  崔其升:我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无师”是一种特殊称谓,绝不是没有教师、取消教师、否定教师、轻视教师的意思,而是有特殊所指、从某种层面上而言的。

  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义为课堂上的主宰或主持。在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注定要发生改变,尤其是教师总认为自己是知识的灌输者,仿佛离开教师的讲、解、析、评,学生什么也解决不了。

  当下教育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把教师的作用扩大化,把学生的自我学习、思考、辨析缩小化,甚至归零。其实,“无师课堂”的本意是要把教师的权威作用降降温,从根本上改变“眼中有书,目中无人”的教学,彻底打破“教师不讲,教师不说,教师不支配,学生就不明白,就不会”的状况。

  因此,提出“无师课堂”,我们是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让教师成为幕后的策划者。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学生学习教材、学习资料、读书看报、感悟文本、推理归纳、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创编生成等诸多能力与生俱来。因此,只有教师自身知识丰富、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智慧涌现,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逐渐成为思考型、研究型、专家型高素质人才。

  教师要成为高超的展示者。在课堂中,教师处处以身示范。教师的板书既训练自己书写的规范、思路的清晰、记忆的熟练,同时又对学生起到互相比较,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的朗读要有自己的风度、风格,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感召下变得声情并茂,肢体语言丰富。教师的言传身教应潜移默化,自然无痕,教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成果反馈,更应该有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欣赏,懂得领悟。所以,无师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同角色、同身份、同感知,才能产生更多的教育思考,激荡更多的教育智慧,才能走向课堂灵魂深处,贴近教学真谛。

  教师应成为平等的交流者。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的领悟理解、思考分析时常达不到高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站出来通过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适时地把自我独到见解,或更深更广更宽更高的真知灼见奉上,让学生由表层到深层、由局部到全部、由近及远,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而让学生达到顿悟。只有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教师才“该出手时就出手”。

  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无师课堂”,我们是希望解决这样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理念层面上的问题。教育教学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经过学习,达到有责任心、有自控力、有向上进取的担当精神。如果教育不改变“一言堂”的教学现状,后果非常可怕!

  二是追求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以诚相待、相互磨砺、相互激发、共同成长的工作。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于平等的学习者、朋友、伙伴,这样教育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是激励教师勤奋学习、认真思考,实现终身发展。许多教师往往“吃老本”,备课时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硬功夫。但在“无师课堂”中,这些问题将不会发生。

  “无师课堂”的真谛,就是通过教师的角色转化,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也因此,“无师课堂”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里必须有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师生相处的方式,师生之间不存在地位悬殊,应该作为伙伴、挚友、成长的共同体。只有这样,学生的终身发展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师生自觉是最好的管理

  中国教师报:看得出,这些年,杜郎口一直遵循着学校自身的发展轨迹,坚定而自信地朝前行走着。对更多的课改学校来说,这种行走的姿态,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那么,下一步,杜郎口要朝哪里走?

  崔其升:我想,课改也好,教育也罢,都是没有终点的。杜郎口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无论是我还是整个教师队伍,都要继续提升个人素养,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我常常对教师们讲,要转换认识,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提升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一种激励。观念转换不了,做了工作就会抱怨,总是拿自己的亮点比对方的不足,这个心理是非常消极的。我们学校提倡反其道而行之。一个人拿着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这就叫修养。什么叫修养?逐渐摒弃、修复人的劣根性即修养。要把这一点当作我们工作的指针。

  多干能使自己受益,使自己修心,干得优干得好,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强化。这个事想不通,你在工作上一定是困惑的、消极的、落伍的、被淘汰的。我们学校的成功,不是成在教学改革上,而是成在人心的逐渐净化和纯真上。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忘利、忘名、忘我,才会有利、有名、有我。在杜郎口中学,凡是学校里这样的一些忠心耿耿、辛辛苦苦、扎扎实实、忘名忘我的人,都做了领导,真正做到了优劳优酬。

  教师工作还要追求并践行自我价值最大化。把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作为内心的一种追求,并在行动中得以践行。杜郎口现在开了个好头,已经不再分这个班是谁的班、这个课是谁的课。能做大不做小,能做多不做少,能做优不做劣,这就是工作的最大化。

  杜郎口的课改走到今天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我想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我们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没有完全把握、理解。有些教师只是迫于制度的约束而无奈地接受,甚至有的教师说,同学们,最近课堂上站出来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肢体语言,否则让级部主任、让校长发现的话如何如何……做工作凡是觉得是为了领导做的,永远没有效果。

  教育本质是什么呢?是人,是学生素质!这也是我们不断地反弹,抓课堂中学生表达精彩性的原因。一个人长得高矮胖瘦,外在形象是天生的,不可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情感以及真诚的态度。课堂首先就是能“动人”。只有把这个理念坚持、固守下来,孩子才会在内心深处得到滋润,学生今后做事才会认真。学生外显出来的气质、品位在我看来比学历重要得多。在社会上最根本的是“与人共处”,待人接物。

  在杜郎口,我们看课堂是看学生的情绪,是不是有激情、能否让人感动。如果谁再围绕知识、考试做文章,就会落聘,这是底线、红线。倡导10次要求,不如真抓一次。

  二是关注潜能生。考查潜能生的水平是以后学校的重点工作。你如果问最后一名学生愿意学好吗,愿意进步吗,都高喊愿意。那么,就要高标准、严要求,做不好坚决不过关,这样坚持一周、一个月,才能真正实现我说的越彻底越轻松,越高标准越自觉。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期就是性格完善的过程,改掉原来的松懈、满不在乎、马马虎虎的陋习,形成扎实惜时、言行一致、讲诚信的习惯。最后一名学生都如此高标准了,本来优秀的学生还需要担心吗?这是杜郎口以后学科、年级内部考查教师最基本的标准。

  三是提高板书标准。八九年级每节课每个学生至少要三次板书,上不封顶。七年级新生开始不做硬性规定,主要训练学生的书写质量,开学一个月后再作规定。其实,三次板书不是做不到,而是教师要求不到位。

  四是建立学情档案。未来,我希望这能成为杜郎口中学教师的自觉和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我们要把学情档案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情档案,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最末位的学生,下苦力、真抓实干,不留空白。

  五是对学生的培养要全时空。尤其是七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不能只认为用守则、制度来约束学生就可以了,只有我们付出心血和代价才能管理到位。教室上课、宿舍就寝自不用说,课间、卫生间也要有教师监管。七年级新生到餐厅,先观摩八九年级学生如何排队、打饭、就座、就餐,然后再回到自己位置上吃。用现场教育人,用事实说话。最好的管理是人员到位,没有空当。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吃苦下力、用心敬业,杜郎口成功的经验也是这个。

  

  中国教师报:杜郎口经验的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您如何看待这些舆论?

  崔其升: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不可避免会有不同声音,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对于支持者我们表示感谢,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扎实地探索践行教育规律。对不同声音,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因为他们大多是为纠正杜郎口的过失而提出的不同见解。人无完人,我们在行进时,要么是认识有偏差,要么行动中有失误,我们会真诚面对,绝不争辩,对于我们认为对方提出的还有待商榷的,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毕竟是探索。“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子矜,故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 策划者说
向杜郎口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