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工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议由学校自己评聘职称如何?
□ 张晓冰 

  “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我国事业单位技术职称的评定已经越来越成为知识分子的一块心病,尤其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戕害越来越严重。有网友将职称评定讽喻为“新20年目睹之怪现状”;更有教师质问:“教师的职称,本来是学校自己的事,现在却有指标控制,要上级审批,真不知当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掌握着几个教授‘指标’,聘请陈独秀当教授的时候,要不要上级审批?”

  其实,我国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方式和方法,沿用的是建国初期从苏联学习和引进的计划经济的那一套体系,已与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因此,这一套职称评定体系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

  我以为,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总的原则是简政放权,学校自主。

  第一,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是取消职称的指标规定,凡是达到相关条件的教师都可申请评定职称,不用再到处去拜求指标,也不用再去做一些与教学没有关系的事情,如发表论文、竞赛评奖,等等。过去一所学校的高级职称名额少,评上一人,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被打击。同时,评上职称之后教师再无进取心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第二,要有利于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一所学校的职称岗位设定与学校的规范化建设要相联系。如现在城镇学校的超级大班比比皆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也加重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如果将职称评定与班主任岗位结合起来,按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每班45人配置,班主任岗位职务与相应的职称挂钩,班主任岗位实行津贴制,让职称、岗位和教师的利益联系起来,则可从学校内部催生抵制大班额的力量。

  第三,要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和协作。教育教学并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过去为了争一个职称指标,教师之间互相抹黑,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职称评上去了,教师之间却互不来往了,感情没有了!试想,一所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如此恶化,学校又怎能办得好?

  第四,要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避免行政干预。过去教师的职称评定,完全由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学校意见只是摆设。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什么是自主权?今后学校的职称评定,应该在校长的主持下开展,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定学校岗位职务,在符合职称要求的教师之间聘用。同时学校岗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如果现有职称的教师在相应的岗位上并不称职,校长有权对其进行岗位更换。

  第五,要有利于阳光操作,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今后学校的职称评定和岗位职务聘任,应该是公开的活动,甚至教师也应该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评上职称,是否能够被某岗位聘任。过去有教师因为指标不够,或者其他原因在学校评不上职称,就通过上级关系向学校下达一个“带帽”指标,即不占用学校的指标,又要求校长直接履行评定程序“签字盖章”。如果校长拒绝盖章,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变得紧张起来,有的教师甚至公开辱骂校长或闹事。

  基于以上5点,本人认为,新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的突出特点,是教师职称岗位制,具体应该表现为:

  一是教师职称评定由学校自己主导。学校根据本校章程,成立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负责本校教师职称的评定和学校岗位职务的设定。教师取得职称之后由学校核发职称证书。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对学校评定的教师职称和核发的职称证书进行备案。

  二是实行教师岗位职务津贴制度,替代过去的教师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的制度。学校岗位职务设定后,由校长聘任符合相应职称的教师担任。校长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师岗位职务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岗位考核情况确定继聘或更换或解聘。各岗位职务津贴标准由学校教师代表大会确定。学校根据岗位津贴和岗位聘任人数向财政部门申请津贴。

  三是将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对教师职称评定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学校。主管部门只需对学校的职称评聘结果备案。过去为了评职称,教师需要参加主管部门的培训、考试,以获取英语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现在将这些一律取消。教育主管部门今后的作用,主要是看学校的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督促岗位津贴是否如实拨付到位就行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地方动态
长沙:名师工作室办到乡村去
我也能过暑假了
建议由学校自己评聘职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