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成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带“小”怎么带
□ 袁小丽

  如今,升入大班的幼儿,成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在社会性和能力发展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而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情绪上还不够稳定,在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性交往等方面缺乏经验。如果我们想找到这样两个幼儿群体的发展对接点,那么“大带小”活动就必不可少。这种体验性的活动既能提高大班幼儿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小班幼儿的情绪,帮助小班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在最近的“大带小”活动中,幼儿的现状如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后期又如何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改进?让我们边实践、边思考、边梳理。

  现象一:午餐之后,伊伊进入了小班;她四处观察着,10秒钟之后,她径直走到搭积木的幼儿附近,蹲在一个小弟弟的身边。“小弟弟,你在搭什么,我来帮你一起搭。”小弟弟点头默认了,伊伊一会儿问小弟弟想要搭什么,一会儿帮小弟弟找积木,一会儿自己又搭出了好玩的给小弟弟看……

  现象二:昊昊来到小班教室,看到了架子上的拼插玩具,便动手自己玩了起来;教师提醒“任务”后,昊昊便开始寻找目标,没过1分钟,昊昊又被八格柜里的吸铁迷宫玩具所吸引;教师再次引导昊昊,昊昊起身后,又到拼插玩具的地方开始拼插手枪;待小班教室弹琴提醒收拾时,昊昊仍旧在自顾自地玩。

  我们分析现象背后的诸多原因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幼儿能力的差异。幼儿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大班幼儿任务性非常强,有的大班幼儿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说什么;二是幼儿经验的缺乏。当大班幼儿想要帮助“弟弟妹妹”时,却不懂得如何去做,很有可能导致大班幼儿放弃“任务”。当幼儿不了解自己在某个环节可以做什么时,他们会不知所措。比如,走进教室,自己到底要去找哪些小弟弟、小妹妹,该怎么对他们说;当小弟弟、小妹妹不理睬自己时,自己又该如何继续交流;三是教师引导的欠缺。在“大带小”活动中,幼儿到底要去做什么、怎么做,这些方法的引导,除了凭借幼儿的已有经验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与跟进。在多个环节中,当教师的引导缺失时,一些幼儿就不能很积极、很顺利地担任大哥哥、大姐姐这个角色;四是多方沟通不足。“大带小”活动涉及大班教师、大班幼儿、小班教师和小班幼儿。有的大班在进入某个小班前,没有及时与小班沟通,以至影响到小班教师组织本班的正常活动。

  那么,在后期我们如何跟进优化?

  首先,大班教师——引导在先,及时跟进,交流分享。在《我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开展“大带小”的体验性活动,激发大班幼儿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教师要创设一些真正的体验场,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同时,体验之后的交流分享很重要,不仅可以及时将经验巩固,还可以将个别幼儿的经验全班化,让幼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既然是“大带小”,便涉及大班和小班两个级组的课程实施,这就需要两个级组在过程中协商沟通,包括时间的确定、组织方式的适宜以及相应的准备与配合。

  其次,大班幼儿——提高自信,丰富经验,提高能力。要想顺利地开展活动,幼儿内心的强大显得很重要。当幼儿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有做事的内驱力。当大班幼儿具备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方法后,他们在“大带小”的活动中才会更有效地帮助弟弟、妹妹。

  最后,小班教师——课程跟进,及时反馈。“大带小”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小班课程的跟进。比如,当大班教师和小班教师沟通协商好“大带小”活动计划后,小班最好能有相应的课程给予支撑。

  倘若想要“大带小”活动在连续几天的活动中每天都各有收获,双方教师及时的沟通反馈很重要。比如,通过观察,发现“大带小”的时间段需要调整,比如“大带小”的方式需要优化,比如“大带小”的幼儿群体需要特别关注,等等。这样,在一次次地调整优化中,才会最大化地发挥“大带小”活动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对待知识的态度
丁卫军工作室:让他们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做幸福的普通孩子
童心绘师
至简丁卫军
“大”带“小”怎么带
“名师工作室成果”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