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2015年8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垣小吃散记
□ 王自亮

  前言

  大凡天下,山川不同,风俗便异;风俗既异,饮食亦有别。陕人爱羊肉,潮粤多生猛,川人嗜辛辣。而吾乡长垣,位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乃堂堂三善地,煌煌君子乡,饮食亦极讲究。鄙人虽不懂饮食,掂不起瓢盆,拿不动锅勺,却也不揣冒昧,作这一段文字了。

  凉皮

  凉皮由来已久,不知其始于何时、何地,又由何时何地传入长垣也。但在长垣,凉皮因其价廉物美,老少咸宜,却是深受欢迎,无论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还是平头百姓、普罗大众,都对其钟爱有加。

  凉皮制法:和面,揉制,揉得面光洁筋软;注水,搓洗,待得水清如新,沥水,沉浊者即是面筋。将所沥面水静置,沉淀,去水,寻一细箩,铺一层棉布,将面糊一层层倒上,倒一层,晾一晾,些许揭起,再倒,如同造纸,千余张凉皮就需要一天工夫。火候拿捏到位,所制皮白如玉,薄厚恰好,面筋道多窍,松软适中。不然,则非硬即软,非薄即厚。

  凉皮吃法有三:一是凉拌,拎一张凉皮切条装碗,放入酱油、醋、盐、黄瓜丝、荆介叶、辣子油,片刻即好。二是热炒,类似炒菜,凉皮切条入锅,浇油、葱花翻炒,稍后放入豆芽、面筋、芹菜梗,淋少许水,面皮吸入汁液,味道越发香浓。还有一种做法,在整张凉皮上放入黄瓜丝、面筋,撒上芝麻酱、盐、醋,裹起来,谓之“卷凉皮”,不用碗筷,无须桌椅,食用十分方便。

  炎炎夏日,来上一碗,一时之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手便紧撑了桌子,生怕一阵清风,飘然脱去了。

  脂油火烧

  说了凉皮,就不可不说火烧。夏日长垣,街边巷口,凉皮摊旁,必有火烧炉相偎,火烧炉处,也必有凉皮摊相伴。如同恋人,相依相偎,密不可分。而食者也多半是一手持饼,一手扒拉凉皮。若只食其一,味道就要减淡。

  火烧中尤以脂油火烧受人欢迎。脂油火烧多分布在县城东关一带,一顶红帐子,一个炭炉子,一架小车子,就撑起了一个火烧摊子。摊子沿路一字排开,约略七八家,且有渐多之势。

  每每回老家,就爱来上一个——星期天,时间宽裕,心情也好,等待的功夫也竟成了享受——只见摊主瓷盆中三指一撮,揪一团面,面油油的,筋道道的,“啪啪—啪啪—”,炉板上摔打几下,搓长条状,尺许,圈盘,用手压扁,抿一层白花花的肉末、葱花,复压,之后提起来,按到铁板上。三四个了,白睡莲儿一般——顺手一翻,铁板划一个优美的圆弧,就换了个面。这时,铁板上的几个饼已黄,便用铲呛了,列炉膛内烤,炉内的几个就捞鱼一样被甩出来。旁边的妻子则忙不迭收钱,包饼,送客——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说来絮烦,其实也就是几十秒钟功夫。

  别看火烧摊子小,生意却大。一天少则卖一二百个,多则三五百个,只愁打得慢,不愁卖不出。

  鸡血汤

  几年前,刚结婚,一日妻对我说,“今日不做饭,去外面吃。”去哪儿吃什么,却是不说。七拐八拐走进菜市场东头的一间小房子,门口只垂了个布帘,任何标识也没有。

  疑疑惑惑地进入,一片昏暗,如入地窑,狭小杂乱。寻了位儿坐下,才知窗户不仅小,且一律封堵,只有一盏细细的灯盏儿亮着。房间内却极是热闹,一个胖女人在柜台里收钱发号,紧挨柜台是一个案子,一小伙膀子抡圆,啪啪跺着,刀头闪光,霍霍生风,一个妙龄少女则忙着夹肉装饼。

  饼来了,烤得焦黄,又夹些新绿如玉的青椒,我越发饥了,张口要咬,妻却一把拦住:“别急,还有汤呢!”果然,一会儿汤来了,清汤里浮着几块淡红的血块,几片翠绿如玉的青菜,几缕细长的丝粉,白瓷碗盛了,浇一勺清醋、半勺辣椒。咬一口饼,喝一口汤,汤的清淡、饼的鲜美,相得益彰,竟成了妙不可言的至味。

  从此,我和妻成了这里的常客。

  后记

  长垣地域之阔大,历史之悠久,饮食之丰富,还有许多美食名吃,只望读者有空了去尝尝才是正道。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长垣县教育体育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漂亮女孩要不要读书
骑行,
别样的动力支撑
校园五题
《色狼嗅》
品画
看世
近期征稿
长垣小吃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