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是什么
□ 柳袁照

  校园是什么?校园是一本书,一草一木浸润文化元素;校园是一门课程,传递文化气息,每一天成就师生的本色人生。

  

  我很荣幸,能在这所学校当校长;我很自豪,我们的这座园子,不仅幽美如园林,更是一所伟大的学校。13年前,我来到这所学校,并没有带来什么高深的理念,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把这所百年老校办成像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同里一样,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

  有一件事触动了我,那是我当校长不久,东南亚一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到学校访问,我陪他参观校园,介绍这个园子的文化,开始他还很随意地看看这儿看看那儿,讲到康熙、乾隆皇帝曾驻跸于此,讲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住在这里时,他顿时肃然起敬。他自己走进校园的一个角落,出来之后,对我说:“那里会不会曾是曹雪芹的书房?”很突兀的一句话,却让我瞬间获得了灵感:修旧如旧,让历史与传统文化回归校园。

  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是,无论站在哪一个点望去,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们的校园也有这样的特点,庭院深深,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就像气息弥漫在校园里,一石一木都富有教育意义。学校用5年时间修复和改造校园,不砍树,不拆房,用江南的古典文化统一了校园的建筑风格和环境。

  我记得百年校庆时,当历届老校友回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他们的教室,都能找到当年读书时留下的踪迹,校友们流露出欣喜的深情,这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校园是什么?校园就是一本书,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要成为学生能浸润其中的文化教育元素。校园不仅仅属于学校物质层面的领域,它更关乎学校的使命,关乎学校的办学境界。还记得,学校改造的第一幢楼,是北门的东楼,改造之后,我们想以校友、著名作家彭子冈的名字命名。但彭子冈的儿子徐城北却对我说:“大门两侧两幢楼,一幢是以蔡元培的名字命名,一幢是以我母亲的名字命名,这不‘对等’呀!无论如何,我母亲都不能与蔡先生相比。无论贡献,无论辈分,都是如此,学校这样做是失衡了。”

  于是,我告诉徐城北,“以人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师生为本。我们这所学校更赋予了它双层含义:第一,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第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作出了多大的成绩,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地位都是平等的。蔡元培与彭子冈,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以两人的名字分别命名这一左一右两幢楼,就是一种昭示。这两幢楼,就是文化的象征。

  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个访问团来校,团员都是学院院长。英国朋友来了,我领他们去看校园里的英国式电话亭。那几乎是英国的文化标志,在英国的城里城外、街头巷尾随处可以看到。英国朋友在异国他乡,在遥远的中国见到它自然很高兴。我们在电话亭前合影,一位客人对我说:“校长先生,您知道吗?这个电话亭还是我们学院的一位教师设计的呢!”我忙接着话说:“把他一起带来就好了。”他笑道:“那是300年前设计的。”是啊,经典设计永远流传,并不断被人们赋予新的文化内涵,甚至会成为国家的标志。接着,我向英国朋友讲述了校园中这个电话亭的文化内涵。许多参观者来到校园,对在这样一座“最中国”的园林式校园内,安置那样一个鲜红色充满英国情调的电话亭,表示不解和遗憾。每当这时,我都会对他们说:“这个电话亭已超出了自身的物质意义,它展示着这样一个理念:在和谐中有一点不和谐是最大的和谐,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醒人们,学校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本土化,一个是国际化,这对学生的发展缺一不可,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

  校园是什么?校园是一门课程,是学生时时浸润其中的课程。关于校园的作用、意义,哪怕是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校园这本书、这门课程以及呈现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的校园,充满着爱、真、美,是质朴、大气的校园。一个冷漠的校园培养不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记得在一次德育工作例会上,我和教师们研讨“校园生活”,班主任李老师引用了泰戈尔的名言“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这是对教育诗意的理解,是对教育本质的最富有诗性的阐述,让活泼的、生命的气息在校园里流淌,是我们的自觉追求。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3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是一个中午,学校总务处惠主任一进我的办公室,就激动地说:“下周国旗下讲话,我来讲。”原来,那天中午,总务处来了一位高一的女生,人很瘦小,却来借老虎钳。惠主任远远地跟在她后面,以为她的自行车坏了,怕她修不了,想去帮忙。然而,这个女生却来到桂花园的一棵大树下,踮起脚跟用老虎钳费力地剪去了勒紧在树干上的铁丝。惠主任对我说,什么叫“最中国”的校园?这就是!什么是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校园?这就是!几天以后,惠主任站在国旗下,对全校师生讲述了这件事情,这个女生赢得了全体师生的掌声。

  总务主任与一个女生的故事,我曾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讲过。因为,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在细微之中折射出爱心、责任等光芒。学校应该“以人为本”,但仅“以人为本”还不够,还要“以生命为本”。学校的境界,是在校园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状态,而不是在特殊的重大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影响。要让师生过一种健康的、朴实的、日常的校园生活,它绝不应该高于日常生活。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个师生的本色人生。现在,我们正这样努力着。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领导力:
“教育家型校长”的文化品格
校园是什么
教育家周刊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