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学文:“有本有序”的诗意语文

  □ 本报记者 金 锐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这样高唱着。

  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李学文看来,语文也应该是“诗意”的,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美妙的旋律和韵味;语文教学则应该“有本有序”,她进一步解释,“本”指语文学科的本体价值,“序”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只有‘有本有序’的教学,才能成就诗意的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摇摆不定,让语文教学走了不少弯路——如果一味地追求“知识为本”,课堂必然充斥着僵死的语言知识和支离破碎的文本解析;过于强调“淡化知识”,又会让语文教学陷入空泛的感悟和议论之中。

  语文学科的价值到底在何处?李学文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生命素养,循序渐进,呈螺旋式提升,这是语文学科的目标,也是“教学有本”的意义。

  “我不希望看到高一和高三的学生在学习同一篇文章时没有区别;我不希望看到学生从高一就开始硬背300个实词;我不希望看到学生只要提到作文就‘龇牙咧嘴’……我们可以尝试将文字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按照逻辑规律分布在各个年段;我们可以将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合理有序地推荐给学生,并指导他们阅读;我们可以将写作设计得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李学文这样表达她的诗意语文教学观。

  在语文课程设计方面,李学文根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课程计划,带领语文组细化设计了校本化语文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活动型课程。4类课程各有侧重:基础型课程强调“有序”,拓展型课程追求“有容”,研究型课程力争“有品”,活动型课程凸显“有彩”。

  以诗歌教学为例,基础型课程包括沪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全部古典诗歌和现代诗;为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李学文开发了拓展型课程《唐诗宋词选读》和《中国现代诗歌选讲》;在研究型课程方面,李学文撰写《诗歌写作》专题,指导学生用诗歌抒发内心情感;此外,李学文还带着学生学习吟诵诗词,定期举办“诗词吟诵活动”,这些都是活动型课程的一部分。4类课程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将学习内容更丰富、更立体地呈现给学生。

  课程设计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李学文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力求达到“教学有序”的境界。

  “我一直在思考,哪些内容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哪些内容是不必掌握的,哪些内容又是讲了也没有意义的。”与许多教师更关注教学环节设计不同,李学文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环节的统帅,她将教学目标总结为3种呈现形式:教师想教的目标、学生学到的内容、实际呈现的效果。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李学文追求教学情理结合。“一方面,要让学生用语文的思维分析字句、品读文章,这是‘入乎其内’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还要将文章置于社会与生活的背景下,让学生感受‘出乎其外’的情感渲染”。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李学文认为应该适当“留白”。“正如一篇散文、一段乐曲、一首诗歌,张弛有度的节奏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李学文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对话,要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粗暴地一手包办。”

  比如,在执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一课时,李学文让学生对比“献”与“赠”两个动词,从而品悟人物的情感、品行和社会背景;在执教戏曲《曹操与杨修》时,李学文让学生表演舞台剧,通过设计人物的念白、神态、动作等内容,深入理解文本;在执教《促织》时,李学文出示相关的历史文献,让学生体会史传与小说的异同。

  除了“有本有序”的教学,李学文的诗意语文也来自于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诗意人生——李学文酷爱读书,她从《史记》中体验慷慨悲歌的雄深雅健,从《孟子》中感受浩然之气的沛然莫御,通过《世说新语》与魏晋人物的疏狂对话,通过《论语》和《学记》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李学文酷爱旅游,她曾在巴黎的卢浮宫领略文艺复兴的光辉,在新西兰草坡上坐看蓝天中白云飘过,在威尼斯荡着小舟,在奥地利倾听梵婀玲的交响律动……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李学文希望,语文课上不仅有知识的学习,更要有文化的熏陶、生命的旋律。“希望诗意的语文可以成就学生诗意的人生。”李学文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李学文:“有本有序”的诗意语文
文学史视域下的多重对话
作文“批改”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