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 4下一版
2015年8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捷报声中看思南课改
□ 本报总编辑 刘华蓉

  本期报纸,聚焦的是贵州省思南县的课改。

  今年暑假最高兴的事情之一,是听到思南县传来好消息:推进课改的学校,在期末考和中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课改的成败,不能简单以考试成绩来论,但只要对中国教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的教育改革,一旦出现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就会面临巨大质疑甚至是灭顶之灾。

  思南在历史上很有名,这里几乎是贵州和我国西南部最早开化的地方之一,教育在这里发轫早、根基深,至今,这里的重教氛围、教育发展水平在贵州依然名列前茅。在这样一个教育强区推进教育改革,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一般地区所没有的。

  3个多月前,深入到思南考察当地的教育改革,他们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持、坚守、自信、韧性、智慧、淳朴,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思南人有自己的坚持和坚守。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课改主张,既借助外力,又不等靠要,在结合其它地区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模式“全人教育”。这种扎根于当地生长起来的思想,更贴近实际,也更容易被当地教师所接受,因此在整个课改进程中就不容易被外界质疑和内部争论所动摇。

  思南人表现出强烈的道路自信。在思南的几天里,了解到几个小故事:当地主管教育的领导,竟然将自己的孩子从市里最好的学校转学到了县里的课改实验校——此时,许多人正担心课改影响教学质量、拉低学生考试成绩。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竟然将自己的妻子从其它学校调到课改实验校——大家都知道,课改实验校的教师比一般学校的教师更辛苦,压力要更大。敢让孩子转学、敢让妻子调动,这需要怎样的道路自信?思南的几位教育主要领导说:如果当领导的自己都不相信,怎么可能让群众相信?让群众支持你、跟你走?

  思南人将试点变成了撬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利器”。有一天,在思南一所课改校的学生食堂就餐时,一位外校教师悄悄找到我“反映情况”。他很不服气地告诉我:我做的课堂教学改革比这些试点校的效果更好。原来,这位教师的妻子在课改实验校,但他的学校没有参加试点。于是,他从妻子那里偷师学习,自发在班级“闹课改”,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增,成绩明显提高。这位教师一连说了好几个百分比,印证自己的课改更有效。此后,我从一些校长和教师那里了解到,在思南,像这样自个儿琢磨“闹课改”的教师还真不少。能把“试点”变成撬动教师主动提升、暗暗使劲的“利器”,不正是许多地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向往但又难以实现的吗?

  思南人将家长变成了课改的同盟军。许多地方怕教育改革,最大的担心是怕家长反对。但在思南的塘头小学,家长对课改的支持,竟然到了“不改革不答应”的地步,着实让人惊讶。原来,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坚持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影响家长,让家长切身感受课改的效果,把家长变成了同盟军。这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思南人做到了。

  思南推进课改的初衷很简单、动机很淳朴。思南教育必须往前进,固守现有的成绩只会不进则退。当地的同志告诉我:历史上,思南出现过不少名人,这些人或在当地造福乡里,或走出大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影响。但近年来,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开始出现下降,教育不改革,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运用最适合本地实际的方式教育孩子,就难以遏制住人才质量下降的势头。

  说到思南的改革,不得不说到思南教育局长曾应华。这个黔东汉子身上看不出丝毫文人气息,淳朴、憨厚、爽快,这位局长之前主要在乡镇主政一方,并没有什么教育经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有着浓烈的教育情结:干教育就非要把教育干出个模样来。也正是他,“狠心”地将自己的妻子调动到工作更辛苦的课改实验校。在思南,从县委政府的领导,到教育局干部和校长们,似乎都有一种情结:教育必须改革,要改就必须改好。决心下定,中途就不能退却。

  对思南课改的路径、方法,专家可以作出更专业的分析和点评。而当地人感受到的则是“小确幸”的幸福和变化。家长说,孩子回家有几变:主动帮着做家务了;扮演起小老师,要求家长听自己讲课;以前来客人就躲起来,现在来多少人都不怯场了;以前爱闹脾气的,现在变得开朗乐观温和了……这些变化,不体现在考试卷子上,但体现在当地人的家庭生活中,体现在孩子的成长轨迹里。

  我们看到思南的变化,感受到思南人的执着,听到来自乌江边的思南好消息,为思南感到高兴。我们聚焦思南的课改,是希望有更多的地方像思南一样,在课改中获得喜悦和成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新闻专递
捷报声中看思南课改
重写“人”的教育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家谈征文活动启事
思南究竟在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