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成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寒假,你在做什么?有这么一群教师,在寒假期间进行了30天不间断的教育叙事挑战活动。一个“叙事者”团队由此产生,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坚持,本期关注——
叙事者:从“挑战活动”到“成长团队”
□ 本报记者 宋 鸽

  1月23日13时41分,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教研员王维审在个人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博文《寒假,你敢挑战吗?》。文章中,他邀请教师们参与“叙事挑战”活动——寒假30天,坚持每天撰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教育叙事,并且必须保证是当天的原创作品。30天结束后,坚持到底的教师就算挑战成功。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副校长马锋看到这封挑战书,几乎毫不犹豫地决定参与挑战。近几年,学校来了一批青年教师,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缓慢,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也有明显加剧的势头。作为管理者,马锋十分焦急。遇到这样的活动,马锋既欣喜又胆怯,欣喜的是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耐力;胆怯的是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特别是春节这样的当口。思之再三,马锋决定还是拾起那颗“敢于挑战自己的心”,做一条“鲇鱼”,希望能够搅动这池青年教师成长的活水。

  今年寒假,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心小学青年教师朱虹雨成为教师后的第一个假期,正在思考假期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她在新浪网上看到了王维审的博文。面对这封挑战书,朱虹雨迟疑了一下:自己教学经验不足,也没有尝试过叙事写作,坚持30天,能做到吗?随即,她又想起放假那天,曾与学生约定假期要同他们一起进步。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让朱虹雨下决心要参与这项活动。“我想,有勇气参加,也是一种进步。”朱虹雨鼓励自己。

  挑战,最重要的是唤醒

  博文发出后,王维审就一直关注着博客的访问量。晚上10点,这篇博文的阅读量突破1000人次。这些人中有多少人会参加呢?看着评论中“说实话,我还真不敢挑战”之类的话语,王维审的心里一直在“打鼓”。24日下午,挑战报名工作截止,负责统计工作的临沂市第五中学教师陈晓燕和临沂市涑河实验小学教师闫凡伟告诉王维审,总共有206人报名参加挑战。这一刻,王维审心里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206,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短短一天有这么多人回应,他看到了希望。

  1月25日上午9点,马锋推送了第一篇挑战博文《成长的喜痛,我也去试一把》,这标志着叙事者挑战活动正式开始。

  挑战者的热情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挑战越来越激烈,关注这项挑战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为数不少的人申请进入“挑战群”参加挑战。经过与群里其他管理员商量,王维审作出了一个决定,在正式挑战者之外另设“自我挑战者”。他们不在正式考核范围之内,只是跟着挑战队伍自己考核自己——从加入的那一天起,进行持续30天的写作挑战。就这样,部分通过初试筛选的“自考者”进入“挑战群”。2月23日,正式挑战活动结束,仍有人继续走在挑战路上。那一天,挑战群的成员达到452人。从挑战第1天的,到挑战第24天的,不同前进的脚步同时在前进。

  是什么力量吸引这么多教师在春节假期间,如此“狂热”地投入到活动中?王维审认为,因为“这次活动的召唤是有温度的,我们的出发点是美丽的。我们的挑战书开启的是每个人内心成长的愿望,而这种以人性温度为背景色的开始,也就决定了一个团队持续运行的动力。”

  参与挑战的人,无一不是被那封充满温度的挑战书所打动。王维审在挑战书中写道:“你有多久没写作了/还记得在日记本上写出的第一段话吗/可能你也动过笔/可是没有坚持下去/毕竟一个人走路是很容易懒惰的/但是/如果有一群人陪着你呢/也许会大不一样……”这样的文字,恰似一位老朋友的嘘寒问暖,既轻轻叩敲了许多人内心里已经蛰伏的过去,又隐隐蕴含了一点惋惜、一点暗示、一点提醒,可以马上抵达人的内心。到这里,挑战书对心灵的呼唤还没有结束,而仍在继续:“寒假是修复心灵最好的时节/一个月的时间/或许你收获的不仅是放松和休息/还能顺便捡回不小心玩丢的那个自己……”诚如叙事者徐赟所说:“这里没有奖金的刺激,也没有必须参与的强制,只是一种召唤,一种情怀,一种战胜自我的诱惑……”当战胜自我成为一种诱惑,叙事者就具有了行走的精神力量。事实上,在阅读叙事者的挑战博文时,许多叙事者就是因为被这样的文字击中而斗志昂扬地参与了挑战。

  叙事,一直是成长的力量

  王维审是一个有叙事情结的人。工作20年,他撰写了700多万字的教育叙事,个人也在不断叙事、不断反思中获得了成长。从“教育叙事”到“叙事教育”,对“叙事”的执着让他有了“叙事者”的雅号。

  王维审一直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为此,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最初,他为了鼓励青年教师走上教育叙事写作之路,曾经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帮他们修改文章,并推荐发表,以期激励青年教师有写下去的动力;后来,他到处开讲座,不断地宣讲教育叙事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呼吁更多的人进入叙事研究的领域之中;再后来,他开始做团队,为许多学校的“官方”成长团队做引领……但最终他发现收效甚微。他一度怀疑,难道自己的叙事研究并不具备影响教师的力量吗?

  “我发起这次活动,是想验证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群体中到底有多少真正愿意读书和写作的人,二是看看自己一直痴迷的叙事研究到底还有没有价值。所以,我这次提出的挑战就是进行持续的教育叙事写作,附加阅读他人的叙事文章。”说这些话的时候,王维审的神情是坦然的微笑,或许他已经从这次挑战活动中得到了理想的答案。

  除夕之夜,在举国上下共赏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挑战群里的博文发布依然持续不断,甚至比平时热闹了许多。这个时候,无论是回家乡过年没有网络,只能蹲在村外的高岗上用手机发博文的;还是远在异国他乡游学未归,夜里到宾馆大堂寻找无线网络评论博文的;抑或守在家中一边陪家人看春晚,一边不停地翻看挑战群聊天记录的……他们的心都因彼此的温暖而沸腾着。

  这里面,有一个人让王维审钦佩不已,他就是马锋校长。此刻的马锋正守在病床前,一边陪着妻子打吊瓶,一边用手机发博文,还不时地在群里鼓励同行的挑战者坚持挑战。在整个挑战活动中,他发的博文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规定的标准。30天,他撰写了整整100篇博文,大年初一那天,他就写了4篇博文。

  但是,马锋的挑战是失败的,因为2月11日那天,他没有发博文。而没发博文的原因,是因为到市医院为妻子办理转院手续,陪病重的母亲在医院诊查,为发烧原因不明的女儿忙里忙外。心力交瘁的他,在那一天没有发博文。当王维审通过网络联系他,表达了对他挑战失败的遗憾时,马锋说:“第一,我尊重规则,失败了肯定是我没有做好;第二,参与就是成功,我与其他挑战者一样,最大的收获是被‘叙事挑战’点燃了成长的力量。”

  王维审说:“我很幸运,在我即将对自己的叙事研究失去信心的时候,‘叙事挑战’活动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我相信叙事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这份力量就在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彼此点燃。”

  行走,从春天出发

  2月22日,元宵节。记者见到叙事者管理团队时,他们正在“春天咖啡”舒缓的音乐背景下讨论得热火朝天。王维审说:“我们这些骨干成员代表聚过两次,第一次也是在这里,我喜欢这家店的名字。春天,总能给人一种希望。”

  管理团队的第一次相聚,是在13天前,挑战时间过半的时候。随着挑战活动的开展,挑战者从“轻松写出第一篇博文”到几天后“写到山穷水尽”时,再到挺住以后的“柳暗花明”,每个人的精神气质都开始朝向了王维审所希望的那种“叙事味”。他感觉,叙事已经成为他们这群人的“精神长相”,“叙事者”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符号。也就是在那次相聚时,他们决定成立团队,团队的名字就叫“叙事者”,并开始了从“活动”到“团队”的艰难转型。

  这一次,他们理顺了叙事者团队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共读、共写”为叙事者基本素养提升手段,以“展示、交流”为叙事者发展提升策略,以“专业研究、特色培育”为叙事者成长目标,成就“叙事者”民间教师成长团队。这一次,他们梳理了挑战活动开展以来逐渐形成的团队文化:提出了团队的基本理念,确认了团队的形象徽标,修订了团队的队歌。这一次,他们明确提出了叙事者团队行走的四种常态:悦读、共写、交流、研究。这一次,他们优化、开发了五种展示互动平台:“叙事者群”、叙事者博客、叙事者微博、叙事者微信公众号、叙事者电子杂志。这一次,他们确认了叙事者团队四大动力支持系统:发展项目部、读书项目部、写作项目部和推广项目部。

  看到他们对团队的整合做得如此系统,那么这个团队与王维审之前所推动的“官方”团队有什么区别呢?王维审认为,叙事者像其他教师团队一样,注重教师读、写、交流三项基本素养的提升,但又不限于此。他说:“最终,叙事者将会走向专业研究,我们将根据群内人员的专业流向,及时筹建系列研究方向更为精细的专业团队,让每一位叙事者成为叙事研究者。”当记者问及能不能谈谈更为详细的行走方案时,王维审说:“我们将利用挑战活动结束后的两周过渡期,精心准备,到时候,一切都会看得到!”

  3月1日,叙事者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王维审的一篇文章《从三月出发:叙事者常态行走提示》。在里面,记者读到了他们2016年度的三大主题:写作主题——我的教育叙事,阅读主题——深度拥有一本书,交流主题——朝向心灵的交换。在里面,记者听到了他们阅读项目推出的第一期“有声导读”。

  那声音,在三月的第一天,与叙事者前行的号角一起共振!

  从三月出发,那不也就是从春天出发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萧红的鲁迅
经常想起你们
叙事者:从“挑战活动”到“成长团队”
童心绘师
教研的甜蜜
让兴趣小组
在班里开花
写给王维审老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