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现代课堂·样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课堂改革样本·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
问题导学:不得不进行的课堂“革命”
□ 王建军 郭增尧

  推荐理由:课改的原动力来自于对自身问题的深刻剖析。课堂教学机械化、程序化,课堂缺少民主平等对话,新课改理念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多维度评价没有建立起来,学生的差异性得不到尊重,等等。这一切,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以“问题导学”课堂的实践和研究为切入点,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探寻课改真谛。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地处黄河尾闾。在校长郭增尧的带领下,十年磨一剑,以探寻、分析、认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非生态现象,作为新的教改实验的切入点,开展了“问题导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课堂追求呢?

  在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孩子的认知,更可怕的是,一些教师否认孩子已有的认知和体验,只注重对现有知识的传授和理解,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粗暴地强加在学生身上,从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问的激发,这势必扼杀学生创造力的萌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市县教科研专家的指导下,陈庄镇中心小学教师开始了基于问题的思考与研究。通过系统的学习,他们不仅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而且达成了一致共识:只有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才会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而启动。一方面,学生通过原有的以各种类型的知识、表象和智力行为方式而存在的经验,在思维内部产生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建构,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采用不同的手段,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不断扩充广泛领域的知识量。

  基于这种理论,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课堂改革序幕正式拉开。

  基于“问题”的课堂设计

  “问题导学”课堂基本流程为“问题提出——问题导学——问题链接”3个环节。“问题提出”环节,通过导入并结合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创设情境,运用各自的教学资源或学习工具,师生共同筛选课堂核心问题,为课堂学习目标定向。“问题导学”环节是依据目标、内容和学情等因素为核心问题合理设定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的解决策略可以按照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同时重视在各种方式学习后进行展示交流、反馈评价、完善巩固。“问题链接”环节,则是根据学习交流展示中暴露出的新问题再次展开学习,并与课下有机衔接,依据问题情形进行合理的后续学习展望,设计适当的实践性、差异性和分层性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学的每一个流程,学生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学习,主动与同伴进行互动,而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情境或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导学”课堂有3个关键节点:一是问题设计的质量才是课堂最核心问题。由于教学设计往往是由多项内容组合而成,几个问题或平行并列,或交叉递进,故而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又会设计1至2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串”、“问题链”乃至“问题群”,成为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先遣图”。在课堂上,学校明确要求每个教学片段至少设计一个“导学单”,将预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汇集在“导学单”,课上一并用多媒体(纸质稿)呈现给学生;二是问题设计一般在学习内容的关键处、思维的转弯处和发散处。问题设计遵循精当、典型、易懂的原则,并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三是课堂强调自主合作学习,每节课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5分钟。

  当一个个课堂上的问题成为衔接课内外的“问题链”,如何解决备课问题、学科差异问题、学习组织管理问题,就摆在了实施课改的教师面前。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之外的问题,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首先,学校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备课不仅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科资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基础,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在课堂作业和课外练习的设计上,做到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体现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特别要求教师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学校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改革实验,逐步推进。如在“问题导学”这一总体课改思路下,语文学科推进了单元整合分类问题教学,即每单元按照字词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习作教学、语文实践教学等进行分类设计。在数学学科实施目标分层问题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基础,每节课按照“基础目标—提高目标—综合目标”进行设计,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学科实施生活情境问题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学会表达。

  最后,学校建立和完善学习型组织。各班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别和学科、性格差异等科学分组,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晋级考查制度、活动竞赛等形式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懂得“合作”学习的魅力。 

  “问题导学”的实施要求

  课改初期,“问题”依旧层出不穷。教师在执行教学策略时,大多强化学生“执行任务”的行为,即根据预设好的“问题”组织教学,并特别强调严格的管理和严明的课堂纪律。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尽管也注重问题引路、以疑激趣,但教师对课堂参与机会的控制,一方面造成被动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阶层分化”,教室存在着被教师遗忘的“角落”。这样,学生是难以形成独立的自主性。

  因此,学校不得不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提出进一步要求。

  第一,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基础制定的,学生学习必须达到的目标。

  第二,强调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是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一般有调研、探究、阅读、查阅资料、思考、练习、实验操作等;二是实施小组教学,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三是依据课型设计探究问题,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

  第三,重视展示交流。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可以是对学生发展能力有较大帮助的问题。成果展示时,生生之间、组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有效的提炼和引导。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究思路、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细致要求。教师在展示交流前期是主持人,后期是主讲人,也可以边主持边主讲。至于主持与主讲所占时间,根据实际确定。

  第四,加强完善巩固。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内化、层次训练(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导学”课堂的基本特征

  经过多年反复打磨,陈庄镇中心小学的“问题导学”课堂已然成型,呈现以下鲜明特征。

  第一,内隐特征(四生)。关注生命: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呵护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做人做事指导教育。体现生态:课堂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营造绿色生态的教学氛围。联系生活: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有机整合,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服务于日常生活。尊重生成:教学要善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给予呵护、给予回应。

  第二,外显特征(四声)。有掌声:对精彩的回答、创新的思维给予鼓励;对自己、对他人给予鼓励。有笑声:教师的点拨要精彩、有故事性、幽默风趣;课堂要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乐学。有争论声:围绕问题讨论热烈、发言有序;让学生学会倾听、集思广益、形成主观点。有读书声:有学生琅琅读书声,默读静思的时间。

  通过“问题导学”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陈庄镇中心小学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正是因为课堂的生态回归,使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也促使学校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问题导学:不得不进行的课堂“革命”
好课,活动的安排要实在
让“问题”成为
维系课堂交流的生命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