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课堂·方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在教室,人在哪儿
□ 孙建锋

  2000多年前,在古希腊,第欧根尼在光天化日之下提着灯笼在大街上行走。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大白天提着灯笼时,他说正在找人。

  时空流转。在当下,假如我们在教室提着“灯笼”,也许有人会问:课在教室,人在哪儿?

  一次教研活动,我们走进5所学校,听了9位教师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的阅读教学常态课。

  客观地讲,这5所学校的教学硬件都是一流的。教室里,白板、课件、多媒体、电子书包,一应俱全,全副“电”装。9位教师的阅读教学是“常态”的,他们听说要“被听课”,除了“共享”了课件,还做了“精心准备”——

  课始,教师翻页笔一点,白板显示课件。

  师:请齐读课题。

  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肖邦。

  师: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呢?

  生: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大部分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师:肖邦是怎样离开祖国的?

  生: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为他送行。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蹬上马车,疾驰而去。

  师:肖邦离开祖国后怎样呢?

  生: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生: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生: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师:我们把这篇文章总结一下,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生齐答:他是一个爱国的音乐家。

  这样的课堂究竟算不算在上课?通过前面的叙述,也许有人想问,这难道不是上课吗?

  没有人说这不是在上课。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这样利用统一的课件“电灌”,加上学生统一口型的“人灌”上课。

  但若对这样的课堂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那这样的课堂也只能叫上课了。因为这样的课堂学的是课件,走的是程序,问的是内容,答的是课文。课在室内,人在室外。

  那么,怎样让学生回到课中央?

  我们与前面9位执教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师一起聊“怎样让人回到课中央”,集思广益、碰撞智慧之后,其中一位教师自告奋勇再度执教此课。

  师:请看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这句话并读一下相关内容。

  生:(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师: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法国作家贝尔纳·加沃蒂写的《肖邦传》。这本书很厚,这节课我们选择相关章节读一读,看看肖邦弥留之际究竟说了什么?

  (教师投影出示相关内容)

  第十六章 精灵之死

  肖邦最后到底说了什么,也不确定。他明确提出,不让人公布他自己认为不值得宣传的手稿。

  ……

  查理留下了肖邦最后数小时的见证:10月16日晚间,两位医生给他会诊。其中的一位医生克鲁维耶尔举起灯,照在肖邦由于窒息已经白得吓人的脸上,并提醒我们注意,人已经不行了。肖邦是否痛苦,我们还能听到他清楚的回答:“再不了。”这是我听到他嘴里说出的最后一个词。他于10月17日凌晨3时至4时之间逝世……肖邦过世3天之后,克鲁维耶尔医生进行了尸体解剖,宣布心脏比肺部损害得更厉害。他将这颗心取了出来,按照病人对他姐姐路德维卡表达的愿望,将其安置在华沙圣十字架教堂的立柱里……

  生:从《肖邦传》里,我没有读到“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句话。

  师:同学们怎么看呢?

  生:课文可能是改编的吧,根据什么改编的呢?如果课文能注释一下多好,这样我们课后也可以找一下相关内容看看啊!

  生:“肖邦是否痛苦,我们还能清楚地听到回答:‘再不了’。这是我听到他嘴里说出的最后一个词。”在肖邦的医生克鲁维耶尔看来,他没有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但课文中的句子是加了引号的,表明是肖邦的原话。

  生:肖邦最后到底说了什么,也不确定。他提出,不让人公布他自己认为不值得宣传的手稿。从这句话来看,课文中肖邦的那句话究竟说了还是没说,并不能断定。肖邦的手稿究竟在哪里?有机会真想看一看。

  生:我觉得要完整地了解肖邦,除了看他的传记,如果有机会还要到波兰去、到法国去,甚至到他生活过的地方去走访、考察。

  ……

  “弥留之际肖邦究竟说了什么?”执教教师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书,用自己的嘴说话。”

  用自己的眼睛看书,看出书中的真义;用自己的嘴讲话,讲真话,既讲出真理,又让真理本身说话,一个个有“真理勇气”的人就站在了课的中央。

  有人曾说,阅读就是“重新认识”成堆的信号中难以真正掌握的信息。然而,也有人说,一个人的判断力难以超越他所基于的信息。不给他以真实的信息或仅给他以扭曲过的、支离破碎的信息,加上愚昧、无条理、带偏见的报道甚至是捏造,你便可以摧毁他整个的推理系统,使他成为低于人的一种生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要建立在真实之上,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要明白的,也是需要教会学生辨认的。

  基于此,我们倡导——让学生回到课中央,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比上课更重要!

  这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形态,更应该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导学案编制的
三个阶段
小院里的一堂美术课
创课进校园活动
课在教室,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