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成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2000年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余党绪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开始探索实践“思辨读写”教学。批判性思维,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个新事物。于是有人质疑他,为什么那么卖力地“鼓吹”批判性思维?
余党绪:理性而温和地与世界相处
□ 翟晋玉

  在许多人眼中,余党绪是一个有点“另类”的教师。

  他37岁时成为特级教师,曾是当年上海市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年纪轻轻已功成名就,但他没有坐享其成,更没有原地踏步,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投身于一件在许多人看来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余党绪充满了关切和忧虑。作为一位高中教师,他深知学生在高考重压下的学习状态。他想通过自己的教学改革,把学生从一堆堆考卷中拯救出来。于是,当许多教师纠结于课堂教学的细枝末节,孜孜于高考应试的方法策略时,余党绪却在致力于探寻语文教学乱象背后的深层病因。

  “高中生正处于思辨能力和价值观趋于成熟的时期,给他们以思维方式上的引导和训练,是语文教师最大的责任。一定要让埋头读书的孩子,抬头用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真实的世界。”

  从2000年开始,余党绪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开始探索并实践一种全新的阅读课:思辨性阅读。随后,他将写作教学也纳入进来,这就是“思辨读写”教学。

  “不跪着读书”:独立的阅读姿态

  每学期,余党绪会用一半课时完成教材的教学,然后带着学生读自己选编的篇目。学生每周要读古典诗文和现代杂文,读万字左右具有思想深度的名家时文,读全本的经典名著,如《俄狄浦斯王》等。

  “最早的时候,是想用这种方式改变学生浅阅读、浅思维的糟糕状况。”余党绪如此说起他进行“思辨性阅读”的初衷。余党绪认为,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无论是长度、容量,还是主题的深度、文化视野的宽度,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难从语文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他们的阅读内容主要是教材,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

  在余党绪看来,当今阅读课有种种弊病:篇幅短,容量小,品位低;鸡汤励志文多,文化与理性不足,思想与思维含量不够;片段节选多,长文全文少。这样的阅读必然是“浅阅读”。当下盛行的网络阅读助长了这一现象,而现行的阅读检测也存在将文本碎片化、简单化和教条化的倾向。

  基于以上判断,余党绪以教材为基础,探索阅读教学的改进之道。既拓展又深化,弥补阅读在量、质和结构上的遗憾,这就是“思辨性阅读”。

  余党绪认为,阅读首先应该多元和开放。“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质疑、比较、求证,形成自己的观点。”他注重给学生提供不同视角和观点的文本。比如,教材中有一篇《科学是美丽的》的文章,他就找到一篇针锋相对的文章《科学并不美丽》,让学生阅读。

  “不能让某一个观点左右学生,这样形成的观点很容易也很可能是偏颇的。”余党绪说。他选编的“万字时文”系列、杂文系列和名著系列,在选文和解读中都有这样的思考。

  “万字时文”阅读,余党绪也称之为“极限式阅读”,就是要接近学生阅读水准的“极限”。“万字”是一个大约数,主要是强调读物在长度、容量和难度上的挑战性。

  10多年下来,余党绪积累了四五百篇时文。“我希望自己做一名使者、一座桥梁、一个媒人,将最好的读物推荐给学生。”

  余党绪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要改变那种低水平简单重复的阅读现状,逼迫学生不得不以“仰望”的姿态来阅读,以探究的心态来阅读,在“跳一跳,摘桃子”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阅读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与人交往要交伟大的人,读书要读伟大的书,而把二者结合起来的捷径,便是读经典名著。”余党绪将经典和名著的阅读教学定位在“人生智慧的理性反思”上。在他看来,经典是人生的教科书,它所呈现的生命形式与人生内容,正是我们体悟生命、省察人生的“镜子”。如体现“成长与成功”的《西游记》,突出“使命与命运”的《哈姆雷特》,有关“堕落与拯救”的《复活》等。

  然而,许多名著内容久远、篇幅宏大,往往让中学生望而生畏。于是,余党绪从故事和人物入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鲁迅的《狂人日记》时,他引出历史上的著名狂人章太炎、李贽等人的故事,学生很愿意听。再结合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研究鲁迅笔下的“狂人”特质。开书目之前,他先与学生聊“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等故事,再激发学生阅读相关名著的兴趣。

  吴非主张“不跪着教书”,在余党绪看来,其实也有一个“不跪着读书”的问题,这就是批判性阅读。

  “这样的阅读,必须以读者为主体,必须加入自我的人生体验与思考。所谓批判性阅读,不过就是边阅读边评断,边接受边质疑,边沉浸边反省。说到底,这是一种独立的阅读姿态。”余党绪说。

  以公民的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

  多年来,为什么中国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思想一致,材料相似,思维方式雷同,表达方式单调?青少年的个性在哪里?他们这个年龄本该具有的鲜活的创意能力与创造能力到哪里去了?

  余党绪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一连串考问。

  有人说,当前的写作教学是“三无”产品:“无法、无序、无效”。而在余党绪看来,这背后是更致命的“三无”:“无德行、无生活、无个性”。他认为,这个“三无”更值得关注和思考。

  高考作文题目往往是写作教学的风向标。然而,一些国内高考作文题目之幼稚荒唐令人震惊。余党绪曾对一些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过毫不留情的批评。与此同时,近年来法国等国家的高考作文题目曾一度引起中国教育界的惊异,其思想文化内涵之深,对人生和社会的关切度之高,令国内高考作文望尘莫及。

  不过,无论中西,高考作文大都以议论文为主,因为这种文体最能考察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好的议论文写作,往深里说,是培养学生讲道理的意识,让他们学会讲道理的本领,学会理性、辩证、具体、耐心地讲道理,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想。”余党绪认为,这是培养民主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公民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余党绪提出“以公民的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的写作教学理念。“公民是人基本的社会身份,中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其他目标的达成均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余党绪说,公民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就公共事务”写作,其基本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就现实的社会事务,表达具体的态度与意见,力图纠正和避免一切空洞、抽象、浮泛、大而化之的写作弊病。

  余党绪让学生从写“万字时文”摘要开始。然后再写读后感,写自己的感想与感悟,写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再后来,鼓励有想法的学生就文章展开争鸣或商榷,或就某个问题开展切入角度较小的体验式研究。

  “这样的过程很艰苦,但循序渐进,收效还是比较显著的。”余党绪说。

  经过“思辨读写”训练的学生,说理和论证能力得到很大发展,他们见解独到,思维清晰,特别是作文水平大为提高,一些议论文显示出较高水准。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余党绪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博得众多掌声的同时,却引来另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的“吐槽”:“余党绪的这堂课,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杀人现场。”

  课后的讨论会上,黄玉峰扔下的“砖头”瞬时激起千层浪。

  余党绪和黄玉峰平日私交甚好。黄玉峰是著名特级教师,又是前辈师长。但余党绪并未因此缄默不言,他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地进行了解释。

  这次公开课后,两人私下又进行了多次对话。余党绪还专门撰写文章,以尊重友善的态度与黄玉峰商榷,细致论证了自己的理由和依据。

  最后,在一些问题上两人达成了共识,同时各自也保留了一些不同意见。

  “君子和而不同。”“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种对批判性思维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们经常在余党绪的课堂提出不同看法,与他进行争论。对此,余党绪予以肯定和鼓励,有时也从学生的思考中获得启发,在相互对话和讨论中实现“教学相长”。

  近年来,余党绪的“思辨读写”得到越来越多同行和家长的认可。然而,批判性思维教学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即使在教育圈里也有许多人充满偏见和误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批判性思维,近年来,余党绪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章和案例,并出版了《公民表达与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读本》等丛书。

  同时,余党绪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影响力,创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思辨读写”,定期介绍和推广批判性思维,目前已有粉丝近万。

  余党绪还就批判性思维与作家狄马、时评家鄢烈山、学者鲍鹏山等知名人士进行对话,推动批判性思维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传播。

  有人质疑余党绪,为什么那么卖力地“鼓吹”批判性思维?

  余党绪的回答是,批判性思维可以让人拥有美好的品质,造福于我们的生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在于它试图将人类公认的那些美德,转化成一种可以显性化的思维方式,训练成一种可以解释与评估的思维习性,使之成为人的基本素养。这样,就可以在最低限度上保证我们少说错话,少做错事,让我们说话做事有根据,有逻辑,更合理。”

  多元、理性、温和

  有人问余党绪,如果用三个词来表达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你会选择哪三个词?余党绪回答:多元、理性与温和。“多元,这是我对世界图景的认知;理性,是我理解和对待世界的态度;温和,是我的人格追求。”

  在与余党绪的接触中,他给人感受最深的也是这三个词:多元、理性、温和。

  许多文科教师常以感性和激情见长,余党绪却是温和而富有理性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沉闷无趣。相反,余党绪是一个“好玩”的有真趣味、真性情的人。他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思考和旅行。他曾在假期和爱人开车去新疆、西藏,纵横古今,穿越南北,感受天地人生。

  近年来,余党绪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自己在批判性思维教学领域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不能为他带来多少物质利益,但他却能从中深深地感受到它对于中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当下,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公众,最缺乏的就是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的素养。理性、思辨性、批判性的欠缺,从更广大的范围看,影响的可能是整个民族的思维素质与精神品位。”余党绪说。

  正是这样的忧虑,让余党绪对批判性思维教学情有独钟,努力不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文化不是味精
余党绪:理性而温和地与世界相处
童心绘师
倾听创造美好
让经典浸润生命
职称是成长的附属品
话题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