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在课堂上同时培优补差是否可能(五)
□本期主持 王占伟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培优与补差。然而,如果教师上课偏重于培优,那么教学时就会不自觉地增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势必增加难度,结果造成差生无法消化的现象;如果教师注重基础,强调“双基”,那么教学就会出现浅薄,又会造成优生吃不饱甚至不愿吃的现象。那么,教师在课堂同时培优补差是否可能?

    培优补差的“和美共振”

    课堂能否既培优又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如果在课堂恰当运用小组帮扶、兵教兵等有效策略与方式,优秀生帮教学困生,学困生求教优秀生,提问、解惑、答疑、交流、展示,优秀生享受“小先生”之乐,学困生重拾学习自信,培优与补差定然能在课堂实现“和美共振”。

    课堂上培优与补差,教师更要把握好分寸。这要求教师在“相信学生、放手课堂”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让优秀生帮扶中间生、学困生,或是让中间生、学困生“求教”于优秀生,实现优秀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明白了”并“讲出来”是一种能力提升。优秀生帮教、帮扶,自己所学知识既得到梳理与巩固,在讲解、帮扶的同时,也会得到升华与提升;学困生接受帮助,提出问题,解了困惑,达成预期目标,可谓互惠共赢。总之,课堂上教师要掌好培优补差的舵,明确小组帮扶对象,兵教兵、兵带兵、兵帮兵,定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吐丝口小学 张成云)

    优差共学妙招多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感到,教师如果能深入了解学情,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在课堂同时完成培优补差是完全有可能的。

    座位安排是前提。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可以让优秀生、潜能生结对而坐,这样便于优秀生带动、帮助潜能生。教学方法是重点。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是培优补差的一大法宝,教师抛出的思考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活动,各抒己见,交流分享,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给潜能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当出现问题和回答不出来时,由优秀生解决和补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在设计训练题时,做到“因生制宜,按需发放”,既要让潜能生“吃得饱”,又要让优秀生跳一跳“能摘到”。

    评价语言是关键。在长期的帮扶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优秀生沾沾自喜、甚至炫耀自我,而潜能生则觉得低人一等、丧失信心的现象。教师要正确使用评价语言,一视同仁,不纵容优秀生,不歧视潜能生,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

    (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九中学 何红进)

    培优补差需要“分层”

    分层教学不仅会使培优补差成为可能,而且会使培优补差更上一层楼。

    作业分层。教师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布置作业。譬如语文预习,除了布置全班读文、生字词以及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之外。“吃不饱”的学生需要把作品的出处以及整部作品,乃至作者的其他作品找来进行阅读,并在课堂对其他同学进行作品推介。这样既保证了潜能生能吃饱,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优秀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不少年轻教师发现,练习课经常有学生说话现象。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事情做,不同的分层练习,不仅会使课堂纪律有保证,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进入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境地。

    教学分层。在文本教学中,不同的孩子对于课程标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譬如学习课文,对于潜能生来说,掌握基本的几个重点句子即可,只需要对重点段落进行背诵。而对于优秀生来说,不仅要全部背诵,而且对于文章的段落、结构、写作提纲、写作特点等要达到如数家珍的程度。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鹏辉小学 李香月)

    下期话题:《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课标、教材还是学情》

    欢迎您提供话题或来稿。

    投稿邮箱:362149788@qq.com

    来稿请注明“辩课”

    截稿日期:12月10日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