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高效课堂变革的“法门”(三)
李 平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杜金山 本报特聘专家、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杜金山:其实,标准一直都存在。不然,我们这么多年在依循什么办教育?不然,为何教育改革如此艰难?事实上,我们还需要有勇气回答,那些过去的所谓改革是真的改革吗?关键是标准对吗?或者说,标准接近真理吗?至少,标准与时代要求相符合吗?

    回答这些问题,并不简单,不正确解释清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急急忙忙回答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教育从本质上讲到底是什么?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这样的回答看起来似乎已经很接近本质了,但这样的解答依然是类比,我们还要紧接着回答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成长,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回答教育是什么。难道,教育没有那个“一”吗?教育是“无源”的吗?

    李平:这就是高效课堂理论体系的基石。前面有文章对此做过探讨,教育是“人”业,是关于如何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和超越人的事业,有关教育的一切学问构成了“人”学这门教育学科。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判断,教育就是人对人的影响。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学习,其实是主体自己的事,本质上是从主体感知到主体认知再到与主体原认知体系相融合的过程。

    杜金山:是的,这段文字太重要了。咱们再回到十几年前,看看当年我是如何在一所优质高中启动高效课堂改革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用这个标准去看看改革前课堂的真实面貌。

    李平:“三率”调查?

    杜金山:是,精力流失率、高效学习率、课堂受干扰率(当时叫抬头率)。所谓精力流失率,我们利用时间要素测量一下,在常态的课堂,学生分心走神时间的平均值与一节课(40或45分钟)时间的比值,然后换算成百分数。精力流失率反证了学生在课堂投入的“量”。所谓高效学习率是指学生个体自我判断,在一节课上学习得很愉快(情感状态)、收获又很大(认知状态),两个要素同时出现的时间平均值与一节课时间的比值,然后换算成百分数。显然,高效学习率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真实效率,是学习的“质”。课堂受干扰率是对课堂上由于非学习型信息刺激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的状态的一种计量,是用受影响学生和学生总数比值的百分数表达的。显然,课堂受干扰率真实地反映了课堂群体的宏观学习状态,此数值越大,表示课堂越不堪一击,数值越小,说明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大,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李平:学习是主体性行为不错,但主体在不同的“场”中,就像生命体处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一样,其生长的效率、效果差距是很大的。有人认为,既然学习是主体性行为,教师和学生不过是学习发生的条件之一,那么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干脆放弃实体学校,把学生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让他们真真正正“主体”起来,效果不是会更好吗?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对以下问题的理解有了偏差: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教学是主体间的交流行为,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是“三论”(宏观外在决定论、中观主体互动效果论、微观主体决定论)。人天生是社会性动物,人群的聚合,实际上是一个“场”的汇聚,作为个体的人,在这种“场”的作用下,其内在的情感状态会发生非常微妙的变化,这是一个人独处完全不能比拟的。这就是群体学习的价值所在。课堂受干扰率代表了这个“场”的强弱,人在不同的“场”,身心状态差距太大了。

    杜金山:好的,现在思考一下,“三率”最直接决定了什么?

    李平:精力流失率说明了平均每个学生究竟有多少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高效学习率说明了平均每个学生投入学习后的真实转化情况;课堂受干扰率说明了群体的学习状态是散漫的还是高度集中、心无旁骛的。“三率”分别说明了多少人在学,学的效率怎样,课堂整体状态怎样。“三率”汇总,我想最直接影响的是群体的升学率。

    杜金山:虽然我认为升学率只有功劳没有道德,但升学率对一个学生、家庭和区域在现实中有重大意义,不抓升学率,学校没有生存的社会基础,但如果办学的目标仅仅是抓升学率,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意义。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负责任的校长,既要抓升学率,又要超越升学率;即使是抓升学率,也一定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信念,在道中求升学率,而不是为了升学率不择手段。

    李平:正因为如此,您一定要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抓升学率的途径和方法,既要确保教育功德性,还要保证升学率远远超越那些为了升学率不择手段者。所以,您抓升学率的切入点和别人不同,或许与全国90%以上的校长不一样。

    现在让我们揭开谜底,当时“三率”数据究竟是多少呢?精力流失率是38.5%,高效学习率是49.5%,课堂受干扰率是100%。这三个数字,就是促使您不顾一切进行课改的原始动力吧。

    此刻,我想与全国教育同仁一起反思:我的课堂有没有不学习的学生?我的学校,有没有因校园生活压力而退学的学生?我的课堂,能否经得起哪怕是推门的干扰?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