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课堂什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改进课堂同样需要听一听来自学生的声音。那么,学生眼中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从本期开始,我们特开设“学生看课”栏目,欢迎各学校组织学生撰写稿件。——编者
老师,这样的教学我不服
□ 邹宇灵

    《虎妈战歌》是前几年极具争议的一本书。在上学期英语课上,英语老师带着我们对这本书进行了系统学习。刚开始,同学们大多和我一样,难以接受“虎妈”蔡美儿的极端教育方式,也十分同情她的两个女儿。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欣赏“虎妈”,一些同学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好妈妈”。更有甚者,直接宣称自己以后要像“虎妈”一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我发现,直接的原因是英语老师在课上始终极力赞扬并推崇蔡美儿的教育方式,一直在引导学生讨论蔡美儿的优点而回避缺点。当有同学尝试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时,英语老师往往表示遗憾、不解,并极力为“虎妈”辩解,千方百计希望“掰正”我们的想法。

    这次英语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方面,因为英语老师的教育观我不敢苟同。难道教育出两个考上哈佛并在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出过的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这种高压式的教育值得推而广之吗?我认为,任何教育方式都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我们不应该只看结果而不思考过程。管得严不意味着是好的教育,管得不严也不意味着教育方式不对。

    另一方面,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行为让我难以接受。课堂上,老师始终站在赞赏“虎妈”的立场对文章进行解读和阐释,始终认为“虎妈”的教育方式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成功高效。

    在上《虎妈战歌》的最后一节课时,老师将前一天作业的统计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38名学生中只有两人认为“虎妈”不是个好妈妈,这个数字尤为醒目刺眼。“在最开始学习时,班里绝大多数同学讨厌‘虎妈’,然而现在的结果是这个数字。”老师骄傲地指了指大屏幕,十足的胜利者语气,“相信上完今天这最后一节课,剩下的两名同学也会喜欢上‘虎妈’。还有谁认为她不是好妈妈?举一下手。”教室里鸦雀无声。“估计被我这么一说,同学们应该不会认为蔡美儿不是一个好妈妈。大家就应该认为蔡美儿是个出色的妈妈,这样才是正确的。”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言语和行为让我震惊,无论观点对错与否,教育不应该如此赤裸裸地灌输呀!欣赏蔡美儿的同学坦言被“洗脑”了。几个同学私下聊天时也谈到,之所以选择“认为蔡美儿是好妈妈”并不是完全出于真心,只是认为这是老师希望得到的“正确”答案。

    《虎妈战歌》主题英语课结束了,但是我的内心好几天不能平静。我认为,采用有争议的文章进行主题教学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它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看法,碰撞思维的火花,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但是老师的教学带有过多的个人立场和感情色彩,单方面给学生灌输自己的想法,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了解多元的文化背景。这样的教学,虽然表面上形成了一致的观点,但是这种共识的达成方式并不能服众。

    (作者系北京某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