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课标、教材还是学情(三)
□本期主持 王占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中,教师既要备课标,又要备教材,还要备学情。那么,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课标、教材还是学情?

    备课应先备自己

    课标、教材、学情是备课的三大重点,备课时一一详备还是选择其一,我认为都不完全正确,备课应该先备自己。教师应该在备课前进行自我分析:缺什么?再把缺项列为备课的重点。

    对于骨干教师,课标和教材已经了然于胸,非常熟悉,此时已不需要将备课重点放在这里。“铁打的教材,流水的学生”。学生是变化的,学情永远是新的,这时就要下大力气“备学情”。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社会认知等,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案。这样的备课才是高效的,也才会产生高效的课堂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当然,不同的班级学情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根据学情作适当调整。

    对于一般教师,备课的重点首先应该是自己。针对自己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认知程度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再确定备课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比如,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对于学情一定非常熟悉,这时就可以把课标和教材作为备课的重点。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这三项可能都要列为重点,先从课标开始明确教学目标,再从教材入手分析如何讲解,然后是把握学情进行针对性落实。

    因此,备课的重点是什么,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先备自己,缺什么,备什么。

    (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 王传武)

    学情应是重点

    我认为,教师备课重点是学情。具体理由如下:

    其一,教学活动的主体首先是学生,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把学情作为重点,很有可能会将课标、教材变成了教师编导的课本剧,让学生跟着我们良好的“感觉”走,导致事倍功半。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升、思维得不到拓展时,教学活动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其二,课标、教材是不变的,而学情却各不相同。要想使不变的课标、教材能让不同地区不一样的学生接受、掌握,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其三,教学活动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纵然千变万化,切不可偏离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有所得。无针对性的教学,或者不备学情的教学,必然达不到课标和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杨杰)

    结合学情,以生为本

    教材是静态的、形式化的,供大范围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文本材料。“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应根据学情让静态、抽象的教材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面对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充满个性的学生,教师应该相信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同时让师生、生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学生是在情感的互动和思维的碰撞中享受学习。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唯一主体。而学生是有差异的,各校有各校的学情,各班有各班的学情,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备课要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目的,不能要求每节课都以相同的模式呈现,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有意识去满足学生的需求,时时处处以生为本!

    (湖北省通城县黄袍中学 金成仁)

    本期话题:《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课标、教材还是学情》

    欢迎您提供话题或来稿。

    投稿邮箱:362149788@qq.com

    来稿请注明“辩课”

    截稿日期:12月18日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