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严育洪
把学习“知情权”还给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状态并不十分清晰,因为他们对学习目标、所需资源、重点难点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跟随教师“教到哪学到哪”。

    由此可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的“能见度”比较低。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知情度”,具备一定的先见之明和自知之明。

    首先,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知情”应让学生看到学习的目标。许多情况下,有些教师只是注重了知识从生活中的“来”,把生活作为知识的引入,却不注重知识到生活中的“去”,仅在练习中放置几道生活应用题。此时,教师和学生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运用,而非知识的应用。这样的教学面貌,是因为教师常常只是以知识传授为完成学习目标的任务,教学遵循知识“从哪里来”“该怎么走”“到哪里去”的进程一步步呈现。于是,许多情况下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这种看不到全局的学习感觉就是为学习而学习。

    任务驱动式教学力求给学生学习的知情权,不仅知道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在课一开始就知道知识“为了什么”,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用”的学习,并且“用是最好的学”,学用可以互哺。

    研究发现,把关注重点从挑战转移到收获,能让人立志于从事那些本无吸引力的活动。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尼克·德特灵鼓励高空杂技师和速滑运动员畅想他们学习某一技巧后的收获,这样做能让他们更有动力练习该技巧。也就是说,让学生一开始看到最终的收获同样能够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可以有双管齐下之力量,一是任务挑战之“现在时”,学生会因好奇心和好胜心而产生学习的驱动力,二是任务收获之“将来时”,学生会因解悟感和解放感而产生学习的驱动力。

    解悟感和解放感能让人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社会心理学家之父库尔特·勒温认为,在我们描述愿望或目标时,大脑会分泌让人愉悦的多巴胺。这种幸福和满足感让我们觉得,原本遥远的愿望或目标距我们更近了,甚至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尤其是当旁人对你的想法和目标表示赞赏和支持时,这种喜悦和满足会被进一步放大。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路上鼓掌的人。

    其次,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知情”应让学生看到学习的进程。布卢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哈佛大学教授蕾·兰德和简·迈耶提出了一个“门槛”概念,即一种能一上来就辨明方向,并能直接进入全局实践的学习体验。任务驱动式教学就能让学生产生这种“门槛体验”,即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即将做什么。学生便可以获得一种有意义的激励,助推自身的学习。教学也就不会变成一个个活动或任务的简单堆砌,而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例如《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课一节连着一节,知识一个连着一个,为什么要讲这些知识,学了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学生一开始并不清楚,一直要等到最后学《分数计算》时才知道。由此,为了学习的全局,在第一节课我们就可以呈现知识“地图”,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明白最终要走到哪里、往哪里走、怎样走,中途要经过哪些知识的“站点”,这样的学习一开始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的进程。当自己的学习进程距目的地越来越近时,学生的成功感和解放感也就会越来越强,也就能够愉快地欣赏“沿途”的知识风景。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不仅作为一种目标吸引着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去完成,而且也让学生看到了学习的进程,距目标越来越近给了学生对成功的期待。

    对学习进度的“知情”也给了学生及时而准确的学习反馈,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学生会根据反馈结果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姿态。“知情”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有助于信心的建立和提升;“知情”学习还有助于培植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技能,从而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最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知情”应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困难。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生活。”同样,学习中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就能忍受任何困难,并会好好学习,学生在遭遇困难时,一方面会激励斗志,另一方面会虚心求学。

    由此可见,知难而进能让学生学得更好。认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找出难点部分的重要意义远甚于人的天资。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具有挑战的任务虽然增加了完成的难度,但也有助于学生突破自我,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知难而进还能锤炼学生学习的毅力。面对长远目标时,可以保持热情并坚持投入的能力,哈佛大学教授达克沃思定义为坚毅。在2016年“世界积极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上,达克沃思公布了其研究成果:一个人成功的先兆条件是一种可以称之为“毅力”的品质。这种品质能保证学生对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激励、约束和调整。

    知难而进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幸福。当学生经过长途跋涉、克服困难而完成挑战的时候,这种胜利的快乐是刻骨铭心的,并滋生一种享受挑战过程和享用挑战成果的强烈幸福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