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抓关键 促深化
——关于推进区域课改的几点思考
□ 何具征

    课程改革如何在区域有效推进,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问题。近期,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引发了我对如何推进区域课改的一些思考。

    更新理念,坚定课改信心。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深度、学校发展的速度。以“高效课堂”改革推进为例,之所以出现校际进展程度不一现象,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和教师对课改核心理念半信半疑不愿接受,认为“高效课堂”改革理念是好的,但不愿意努力实践或实践不够。“高效课堂”是落实新课改的具体抓手,其核心是“育人为本”,全体教师要厘清认识、坚定信念、深化课改。

    上下联动,形成推进合力。实践证明,区域课改只有将“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参与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显著效果。行政推动的优势在于短时间、大规模推进课改,但如果得不到社会、学校、教师的支持和认可,效果可想而知。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从舆论导向、政策制定、考核奖励、优化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内驱力。教研、师训、督导等部门要从理论支撑、问题研究、师生培训、督查指导等方面搞好服务。学校要依据办学思想确定路径、加强管理、统筹推进,同时要广泛宣传,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大力支持。

    问题导向,注重课改实效。应该指出的是,任何经验都带有明显的“个体”特色,完全复制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学习经验,因地制宜、突破经验才能深入推进。

    要关注细节找问题。随着“高效课堂”改革不断深入,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比如导学案资料堆砌、合作有形无实、评价针对性不强、关注学困生不够等。只有从细节入手,找出问题,才能研有目标,改有方向。

    要抓住核心明方向。当课改进入深水区,一定要把握课改内涵,突破模式束缚。不管是“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其目标无不是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不管采用什么模式,最终要着眼于育人。

    要强化研修破难题。要通过课题研究、观摩研讨、开展论坛、示范教学等活动,围绕核心理念,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确保课改效果。

    德能并举,提高师资素质。切实加强师德修养,让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作为开展“高效课堂”改革的“润滑油”和“催化剂”;依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方式,积极开展学生研究、教材解读、学法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加强骨干体系建设,通过搭梯子、给位子、压担子等方式,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本土课改团队;充分发挥课改优秀教师的典型带动作用,利用优质课摸索规律,解剖研究课发现问题,抓实常态课逐步完善,达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倡导创新,打造校本特色。按照“整体推进、以校为本、注重实效、打造特色”的思路,鼓励学校大胆自主创新,从教学走向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探寻课程建设、学校文化、常规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凸显特色,带动全面,形成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良好局面。

    区域课改推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超前谋划、大胆实践、坚持不懈、合力推动才能取得一定成果,才能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探寻一条新路!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千阳县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