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科学督导要有“四度”
□李 平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如何提升办学质量、力促教育发展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科学开展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个人认为,有广度、有辣度、有深度、重效度是科学教育督导的四大基本特征。

    督导有广度,评价教育质量全方位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得到有效推进,但是以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评判中小学教育质量唯一标准的倾向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事实上,教育评价是系统工程,评价维度应该多元化。以学生评价为例,2013年6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生负担等五个评价体系,这种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去年7月,教育部出台《督学管理暂行办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开展教育督导活动,多维度评价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有辣度,揭示教育问题不手软

    教育督导让学校教育尝尝辣味、出出汗、排排毒十分必要。然而,目前不少教育督导缺少“辣味”:有的一味表扬,忽略指出问题;有的指出问题很少,且轻描淡写;有的指出不少问题,却避重就轻。殊不知,成绩固然要肯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更需要客观指出。倘若一味地报喜不报忧,并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教育督导不妨多带点“辣味”,让学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充分暴露出来。督导者要敢于“揭盖子”,被督导者要勇于“丢面子”,教育发展才会“有路子”。督导批评多些“辣味”,学校教育才会多些触及灵魂的反思,才会在反思中加速发展。

    当然,批评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待问题与不足,不恶意夸大,也不随意缩小。面对批评,被督导者要有闻过则喜的宽广胸襟,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积极态度,这样才能收到以督促改、以导促进的成效。

    督导有深度,整改教育弊端不松懈

    教育督导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督察评价—诊断问题—制定整改策略—督促整改提高—再次督察评价—持续完善发展”等步骤,促进学校良性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督促整改提高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围绕这个环节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才会有深度,才会富有成效。

    当前,教育督导工作普遍存在重检查、轻指导,重评价、轻整改,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的现象,使得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效力。因此,教育督导必须把解决教育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监控”好整改情况。教育督导不仅要善于发现教育问题,还要善于指导、帮助被督导者通过整改解决好教育问题,必要时还要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察评价,甚至促其再整改、再提高。

    督导重效度,力促教育发展明方向

    教育督导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一剂“良药”,其价值如何,关键看“疗效”。整改提高期过后,督导者不妨重返校园,对督导效果进行全面考察评价,可着重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看落后的评价观念是否得到改变,要切实改变以考试成绩、升学率定优劣的单一性评价观念,从品德、学业、身心发展、兴趣爱好等多维度评价学生;二是看教育作风是否得到扭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清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的教风和勤学多思的学风;三是看过时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改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品质;四是看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否抓实抓好,校园安全、食品质量、学生健康、教育质量等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学校要了解社会反响,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五是看失衡的教育资源是否配置合理,要努力改变教育经费不充足、城乡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素质不平衡状况,大力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让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督导是构建完整、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有广度、有辣度、有深度、重效度是科学的教育督导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具备了这四个特征,教育督导就能够架起通往基础教育美好未来的“立交桥”,力促办学质量提升、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临武县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