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在第五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上,围绕会议主题与会专家呼吁——
学校应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舞台
□ 本报记者 崔斌斌

    “现在需要4位同学完成这个任务,想参与的主动上来。”“假如你是公交公司负责人,你准备怎么设定‘免票身高线’?说说你的具体操作方法。”

    日前,在第五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活动中,特级教师吴正宪的一堂示范课——《平均数》,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吴老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确实做了许多尝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摸索实践。”有教师听过这堂课后感慨地说。

    何为自主?如何自主?围绕“自主教育”这一主题,论坛的沙龙环节,几位教育研究者也进行了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自主就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孩子差异化思维的培养。“现在许多孩子还不知道怎么提问题、提什么问题,当下学校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会提问题’。”顾明远说,学校应该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培养孩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教育秉承‘做自己’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要做学思行并举的‘自主人’,即学习选择、思想独立、行动笃实。‘自主人’在做自己的同时要尊重他人做自己的权利。大家要‘在一起做自己’,这是自主教育坚持的理念和追求。”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桂旺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梅玲对此深表赞同。她指出,孩子的自主发展是在所处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学校必须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舞台,将孩子内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各地中小学又是如何理解和实践的呢?

    活动期间,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介绍了该校的“PDC(项目、驱动、生成)实践育人理念”与成果,令与会者印象深刻。校长马骏告诉记者,该理念的提出及实践,就是力求通过项目育人的方式,解决学生创新精神缺乏与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有效利用学科实践活动,将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激发师生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动力。

    “教育就是发现与唤醒儿童的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在‘自我呈现-获得回应-自我认识’的往复过程中,不断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及‘我应该怎样’,最终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校长李红莲表示。

    同时,在与会者看来,自主教育的理念不仅仅针对学生的自主,还有教师的自主。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南小学校长邱坤彬认为,当校长把教师和学生放在第一位时,师生的自主发展才有可能,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落地生根。而要实现师生的自主发展,除了改变课堂、重构教学方式以外,还必须梳理学校的课程,完善育人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学校文化,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自我管理的“双主体”自主发展。

    “学校自主环境的构建必须面向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校园应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之间动态、开放、多元、互动、绿色生态的环境,处处是学习之处,时时是学习之时,人人都得到发展。”全国自主教育联盟理事长王明平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