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壹周评论
莫用“假教研”否定教师教研价值
□ 李兴旺

    常见到媒体上有文章批判教师教研的荒唐,大概意思是说有这样一类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教学成绩平平,把心思都花在教学研究上,搞出了一些成果,发表了几篇论文,于是职称上去了、工资上去了,这对埋头教学无暇研究因而没有教研成果的优秀教师是非常不公平的。

    这样的论调似乎是在为一线教师说话,因而很有迷惑性并富于煽动性。但在这种论调中,有两个容易混淆视听的常识性问题值得我们厘清。

    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教师真的能出研究成果吗?

    略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来,必须以教育、学科、哲学等理论为支撑,并结合富于探索性的教育教学实践,即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再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研究成果。一个不学习、不思考,甚至连基本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都不认真对待的教师,是不可能出教研成果的。

    但毋庸讳言,人们批判的“假教研”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实是这样的:有的教师东拼西凑完成一篇无理无据、文法不通的论文,给某些无良刊物缴纳一定数额的版面费,借此发表署着他们姓名的论文;有些甚至不需要东拼西凑,只要缴纳足够的版面费,包写、包发表的刊物也可代劳发论文;如果能出更多的钱或者打通某种“关节”,课题研究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成果”也都完全能够如法炮制。

    显然,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研究成果”,这种所谓的教研当然也就是“假教研”了!能够凭这样的“成果”获得利益的人一般不会是普通教师,甚至有的根本不是一线教师,他们不上课却照样能“搞出”所谓的教研成果,甚至拿到“优质课竞赛”之类的奖项,“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荣誉和利益也都手到擒来。

    这样的现象,其本质是学术腐败,与教研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有的教师不认真教学却花心思搞教研搞出了成果得到了利益,这是让教研为学术腐败背了黑锅,这是把学术腐败和评奖评职称等活动中的腐败板子错误地打在了教研的身上。

    第二个问题是,教学与教研真的水火不相容吗?

    现实中,扎扎实实埋头教学、对教研不感兴趣的“老黄牛”型教师确实不少。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是担不起“优秀”称号的,因为他们身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学工作只是年复一年的机械操作和重复,缺乏创造与发现。二是只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只“教书”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三是没有完善自身的理想和追求,不能给学生以人格完善和精神成长等方面的积极示范。

    真正优秀的教师,必定是把教研和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以自己对学科的热情和执着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是不断研究学生、研究现实、研究教育问题,从而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是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从而能给学生人生正能量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怎么可能会不搞教育教学研究呢?或者说,一个故步自封、没有精神追求、没有研究兴趣的教师,怎么能担得起指导学生做人做事的教育大任呢?

    因此,做研究型、教育家型教师,这样的追求和导向绝对没有错。而在假学术泛滥、学术买卖通行、评奖评优评职称潜规则盛行的环境下,受伤害最深的恰恰是这样的优秀教师。拿“假教研”说事是对教师教研工作的釜底抽薪,对教育的伤害恐怕是灾难性的。如果不能根除滋生各种腐败的土壤,只是用“脏水”与“婴儿”一起倒掉的简单办法将教师教研一棍子打死,学术腐败定会以新的方式出现,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一线教师和学校教育。

    面对目前假教研泛滥的现实,我们需要的是整治学术环境,清除与教师利益相关的各种腐败,还真正的教师教研一片蓝天,而绝不应该以“假教研”为理由否定真教研存在的价值。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党岘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