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教学创意“邂逅”土楼文化
□ 江剑锷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教30年一直扎根在农村,由于生长在土楼,从小便与永定客家土楼结下不解之缘。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土楼还“身处深闺无人识”时,我曾任学校教导主任,经常陪同教育界知名人士参观振成楼,每当看到土楼琳琅满目的楹联,他们都会惊叹,有人说“土楼里人才辈出,土楼楹联可以当作土楼学校的校训使用”。有人说“土楼楹联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应当开发利用”。这些专家学者们的话,带给我很大启发,意识到土楼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为我研究土楼文化指明了方向。

    地方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学校地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核心区,占据着“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群二楼”,为研究提供了优越的乡土课程资源。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土楼文化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让教育融入自然、融入社会。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主持申报了《利用土楼文化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题,让教学生活“邂逅”土楼文化,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几分精彩。该课题被确立为龙岩市语文重点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利用客家土楼文化的教育价值,让校本课程富有文化底蕴并真正回归学生生活,让学生触摸到客家土楼文化的深层内核,充分认识优秀的客家文化精神,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其重实践讲开放、重综合讲应用、重过程讲合作等鲜明特点,我们有机选择土楼文化与语文实践活动接轨的“切入点”,寻求以下6个“结合点”进行探究性教学。

    一是品读土楼楹联与对联教学结合。课题组教师带领部分班级学生利用“远足”活动,到洪坑土楼群和“土楼博物馆”——振福楼摘抄土楼楹联,还利用双休日把南溪土楼群和奥杳土楼的楹联一起摘记。回来后,课题组教师把全镇的土楼楹联进行整理、归类,特别是对洪坑“振成楼”的楹联进行解释。同时,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对子歌”“对联”“对联故事”等,结合学生摘抄的“土楼楹联”进行教学,认识土楼楹联的句型对仗、形式、内涵。在开展教学中,课题组教师编写了《“土楼楹联和晨读对韵”读书材料》,结合《小学对课》中“晨读对韵”的内容,发放到三至六年级学生手中。学生先在本班进行背诵比赛,优秀选手在学校统一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对对子的能力。

    二是欣赏楹联书法与写字教学结合。学生书写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让学生的写字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在教学中,我紧抓学生硬笔书法指导,把欣赏土楼楹联书法与学生的写字教学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我们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开展“我为土楼写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每次都有活动方案、通知、小结,对获奖学生给予奖励,并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此外,土楼楹联中还蕴含着许多繁体字,并且有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字体。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通过与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教学结合,开展综合性学习。我在课上出示土楼楹联课件,通过土楼楹联中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汉字漫长的演变过程,增进对汉字简化的了解,增强认识繁体字的能力;通过对土楼楹联中人称“草书王”的“带”字的认识,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课后,我还策划了一次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如土楼商店酒肆、招牌广告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是搜集客家俗语与语言积累结合。我们利用寒假时间,让三至六年级学生课外拓展练习积累语言,搜集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摘抄在好词佳句积累本中,看谁搜集积累的又好又多,并能恰当地把客家俗语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课题组教师对学生上交的搜集材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形成《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读书活动材料》,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阅读理解。一段时间后,学校进行了“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知识竞赛”,教师为前6名学生颁发奖状。通过活动,学生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提高了语言水平。

    四是了解“世遗”知识与习作教学结合。作文写作前,我先利用春游、秋游时间,带领学生游览全镇的土楼景点。在一次次参观游览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祖辈的智慧和才干,找到写作的灵感,提高了写作兴趣。课堂教学结合上,我们进行了多次教学观摩活动,具体落实了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学写导游词”以及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民风民俗”作文指导课。课题组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课前说课,课后评课,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于是,土楼景点、楹联、特产、名人、传统民俗等纷纷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五是讲述土楼故事与口语交际结合。客家土楼故事流传甚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客家土楼故事传承下来,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客家故事、土楼趣闻、家乡名山胜景的传说以及土楼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之后制定“我爱永定土楼,我讲客家故事”活动方案、评分标准。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先让学生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选出班级优胜者,然后推选到学校,竞争“土楼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活动后,教师及时颁奖、总结,并把学生搜集的客家故事进行整理和补充。

    六是吟唱土楼歌谣与“趣味语文”结合。利用暑假时间,让三至六年级学生搜集客家童谣,开学初上交、整理,并印成《客家童谣读书材料》发给学生。课题组教师还制定了“传唱儿歌童谣,传承客家文化”活动方案、评分标准,让学生在客家乡音中开展活动,结合“跳绳”“拍手歌”等活动形式,营造乐学氛围。各班推选出一名优秀选手进行比赛,用熟知的客家歌谣曲调吟诵文本中的儿歌。活动充满童真童趣,真正将文本中的“趣味语文”激活,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通过“客家土楼文化进课堂”的有效研究,我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成果有目共睹。当教师的兴趣爱好“邂逅”永定客家土楼时,语文教学注定会发生奇妙的事情。永定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一定要把这份珍贵的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同时,作为永定土楼小学的教师,我有义务把客家土楼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