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混合班”的“活宝们”
□ 鹿崇涛

    近日,4位同事休产假,学校本就缺编少人,如此更是“雪上加霜”。新学期开学时,学校突然决定“合班”:把将要毕业的智障九年级并入我所带的智障六年级。

    新班学生寥寥可数,学情迥然相异。室内多数桌面乱糟糟的,且常常纸屑遍地。课上学生随意离座、走动、说话甚至打闹,一只飞蛾都可以引发“全班骚乱”;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多半学生不会汉语拼音……从事特殊教育22年,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混编旅”。我能胜任吗?不禁扪心自问,心怀惴惴。

    面对平时疏于管理、缺乏好习惯的孩子,家长往往寄望教师“严加管教”,此时我们要扮演多重角色:取得家长信任,演好教育伙伴,耐心指导学生,关键时刻还要保持教师的威严”。

    阿媛14岁。黑皮肤,圆脸蛋,挺可爱的一个胖丫头。成绩方面,阿媛的笔试只有30分左右。她毫无笔顺规则意识,写字只是一味地“照猫画虎”。

    阿媛的作业从来不在学校做,而是要带回家完成,每次都是妈妈在一张纸上做好答案,再由她誊抄后提交应付。如此作业练习,对阿媛真的有效果吗?考虑再三,我与学生家长沟通,决定给阿媛“松绑减负”:取消练习册、“默写课文”两项作业,课内其他同学做作业时,我可以专心辅导阿媛写字、读书。

    半个月后,阿媛的作业开始变得工整洁净、鲜有错误,不再拖沓了。教育需要等待,既然阿媛“跟不上队伍”,何苦再搞“一刀切”?放慢脚步,权当“牵一只蜗牛散步”吧。即便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也要让她感受到关怀与尊重!

    阿泰13岁,在乡村小学读到三年级。因为“与众不同”,老师对他不管不问,既不会汉语拼音也不懂笔顺规则。转入特殊教育后,由于环境不同,他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凡事总爱随口问个“为什么”。

    第一节语文课,我帮阿泰纠正“纸”字的书写,他问:“鹿老师为什么帮我改错呢?”我没有直接答复,而是反问“老师帮着纠正错误好不好”,阿泰回答:“当然好啦。不然可能会一辈子写错这个字喽。”多懂事的孩子。

    接着阿泰又说,“以前在普通小学,我问老师字怎么写,老师就说‘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于是我就胡乱比画着写,结果养成‘倒笔画’的毛病了。”阿泰说完“嘻嘻”带笑,我却听着特别揪心。

    为规避学生书写凌乱与潦草的毛病,我对“生字新词”作业提出硬性规定。对此,阿泰又问“鹿老师为什么比前任老师要求还严格呢?”我笑而不语。结果,却立竿见影。尤其阿泰,近来各科作业字迹工整、卷面干净,连他最不擅长的汉语拼音也极少出错啦!“问话大王”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应学会筛选,有时将“问题”反踢给他未尝不可,只是需要呵护好奇心。

    13岁的阿涵五官俊俏,目前在班里语文成绩最好。这丫头爱说话,上课任意恶搞活动,常捎带撩拨同学滋事,她让我想起黑柳彻子笔下的“小豆豆”,我便称她“学霸小豆豆”。

    “学霸小豆豆”是位“作业控”,课下爱追问作业:“鹿老师,今天中午有作业吗?”“老师,今天家庭作业是什么?”

    课堂上的“学霸小豆豆”还善于针对教材质疑问难,有时竟搞得我猝不及防。如教《养蚕》一文时,读到“……它们像一只只黑黑的蚂蚁,昂着头在讨东西吃”一句,阿涵突然发问:“老师,课文为什么说‘讨东西’,而不用‘要东西’呢?”这的确是个好问题。经过探讨推敲,大家最终明白:“要东西”有“理所应当或强制强行”之意;“讨东西”则有“商量、乞求”的意味,似乎更加符合蚁蚕弱小身份,从而凸显教材用词的精准。

    这样的情形随时发生,不知阿涵下一次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备课时只得“深挖教材广积粮”,久而久之教学能力也得以提升。

    每天跟“混合班”的“活宝们”打交道,其实我所收获的,远比教给他们的多。因此,虽苦犹荣,虽累犹乐。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微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