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艺术不是“特长生”专利
□ 蒋 怡

    如果你在百度输入“艺术特长生”,会弹出无数条招生信息。而基础教育中的高中学段,把艺术课程看作是“特长生”升学的特殊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在主导地位,忽略了其特有的功能,艺术教育失去了其本质,走入了误区。我认为,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参与享受艺术教育。

    学校在充分研究艺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后,大胆着手课程开发,将合唱、话剧、钢琴、啦啦操等科目打造成品牌课程,形成特色艺术类课程,修建了专业教室,为非“特长生”提供学习平台,通过选修的形式加以普及推广。教师还要求每个学生在拓展课的选修中,必修其中一门艺术课,让每个学生从艺术课程的学习开始,享受有艺术的生活。

    我们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合唱的训练过程,对于一个人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有着积极影响,能够塑造参与者的人格和行为模式,在无形中体现出教育价值。比如,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安静、合作、服从和尊重。

    啦啦操的学习具有四方面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熔铸团队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艺术审美等。

    话剧更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学习和排练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信养成、阅读理解力的提升。去年,我们招募了非“艺术特长生”参加话剧课程的学习,排练了莎翁经典剧本《李尔王》的节选。一些表演技能零基础的学生,刚开始排练时眼睛都习惯性盯着地板说台词,究其原因是没有表演经验、缺乏自信造成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们从“很紧张的忘词——不自信的碎步——游离不定的眼神——差点放弃的坚持——由快变慢的语速——由背到说的对话呈现——由17岁演绎70岁的角色”,表现异常精彩,这种成功的体验不仅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更多是自信的提升。

    一个人的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素养,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也可以得到具体的培养和锻炼。事实上,话剧除了排练还有道具、服装、舞美等许多具体事情需要解决。教师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他们的责任心就会爆棚,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比如,学生小郭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剧组画了漂亮的面具;为了让反串表演更逼真,大家在淘宝网上寻找合适的胡子和假发套;学生小李更是为了能够租到合适且便宜的演出服装,对多个店家进行考察,并到服装店帮同学们试穿,这些经验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

    高中的艺术课程不应是高考中“艺术特长生”们的专利课程,而是每个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艺术课程也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同时还应是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世的一种培养手段,因为它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文来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