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校外培训,治理与引导要“两手抓”
本报记者 黄 浩

    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培优班……日前,《半月谈》记者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校外培训班市场火爆,培训机构蓬勃发展。

    减负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有市场需求。许多小学在减负政策的推动下,纷纷制定提前放学制度,有些学校甚至下午3点左右就放学。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因放学时间与下班时间不一致,导致接孩子难。早早放学,上校外培训机构,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校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17中国教育业态蓝皮书》显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达47.2%。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培训机构往往采用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赛等模式,以提高考试成绩为最终目的。

    “中国教育正在陷入一个现实悖论中。一方面,是教育部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为中小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入各种补习机构的大门。”有评论说。

    为什么选择报这么多的课外班?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班里的小朋友都是这样的,有些孩子上的课外班比我家孩子还多。有些课外班不去上,孩子在学校上课可能就有些吃力。”一名学生家长表示。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对校外教育有十几年的研究,他发现,“越是家庭背景好、学校好、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课外班越多、越丰富。”薛海平说,“现有的校外培训中,培优课程相比补差课程更多”。

    这样的竞争,最终导致了“剧场效应”。“开始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因为教育焦虑,也因为校外培训机构的诱导,更多的人开始加入校外培训大军。学校教育秩序因此被打乱,最后本不愿意参加的人也被‘绑架’着加入其中。”《中国教育报》对此发表评论认为,家长把更多的金钱投入到校外培训中,孩子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大家在教育竞争上不断加码,“站起来看戏还不能满足,还要站在椅子上”,而教育资源的总量并不会因为竞争层层加码而增加。每个人都试图寻求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可能就是集体受损。

    一方面,学生及家长对校外培训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则是校外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无证经营等乱象令人吃惊。仅以深圳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的课外培训机构有2000多家,但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教育培训机构只有461家,多数培训机构属于无证经营。

    为了最大限度获利,一些培训机构无所不用其极。“它们吃透了应试规则,教给孩子的许多都是套路,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是没有套路的。由于学校不能搞超前教育,相关培训机构就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某重点高中校长说。

    “要让课外辅导热降温,必须从根子上着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狠抓学校内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课上‘累起来’,课下‘松起来’。”语文出版社原社长王旭明说。

    治理校外培训班已迫在眉睫。不过,有专家认为,对校外培训机构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认为,“现在校外教育需求趋热的原因不能全部归因于校内教育的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加多样化、丰富性的需求,在学校里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孩子。”

    尹后庆还指出,“升学考试这样的激烈竞争给了学生和家长很大的压力,学校教育不可能个性化满足每个孩子短板的补习需要,培训机构对校内教育的补充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过,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认识到学校的功能和作用的局限性,校外教育是补充,不能替代正常的学校教育。

    事实上,校外培训规模越来越庞大并趋于分化,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已经逐步加深了对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正在积极探索,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

    比如,2017年末,重庆市教委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要求各校严格执行国家节假日规定。严禁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或考试。

    自2018年1月1日起,上海市将正式实施《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市教育培训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政府需要正确引导校外教育的发展,重视校外教育体系与主流学校教育体系的联动关系,坚持主流学校教育体系与校外教育体系一体化治理。”薛海平建议。尹后庆也认为,政府应在教育治理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合理地设计、创造“打通内外学习、课堂学习、网络学习、校外学习、学科与综合学习等壁垒的新常态教育环境”。

    (据《半月谈》《人民政协报》《广州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综合报道)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