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
声 音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并不完全由其起点决定,而是看在这个过程之中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更何况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同样有着其优势所在。如果极力渲染‘出生在农村,注定样样落后’,不仅是对一些客观事实选择性地无视,而且抹杀了个人奋斗的价值。”

    ——近日,北京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根据这个报告的客观数据,有媒体得出的结论充满主观偏见,极力渲染城乡差距给农村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对此,媒体评论员廖德凯提醒大众,要警惕“宿命论”正义感背后的负能量。

    (据《中国教育报》)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与期望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一般人有点违法乱纪可能不会成为新闻或者焦点,但一旦遇到‘教师+’,就非常容易成为新闻,甚至是焦点问题。”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中国青年报》刊文称,一段时间来,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让人愤恨心痛的消息,都离不开“教师”这个身份。“教师+”负面新闻为什么铺天盖地?陈志文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的道德品质要求很高。教师的问题尤其师德的问题,我们不必回避,但是,如果不解决背后的社会问题,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仍然会持续下去。

    (据《中国青年报》)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怎么当父母的教育,即使是师范生教育,也是教人怎么教育别人家的孩子,而想不到教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

    ——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深夜咆哮”的小笑话刷了屏,引来无数陪写作业的家长感同身受的“吐槽”。《光明日报》刊文称,家长与学校被简单的“作业关系”连接,可能让政策制定者也始料未及。这一现象,迫使我们必须思考与研究,到底什么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抓手到底在哪里?文章援引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的话表示,我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仍不够。

    (据《光明日报》)

    “多年来,对于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有一个形容词叫‘野蛮生长’,这是一个贬义词,是说这个行业虽然发展很快、规模很大、势头很猛,但在规范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无证办学、教育质量不高、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学质量难以保障、遇到学费纠纷时学生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作为“顽疾”“痼疾”长期困扰民办教育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大。

    (据《人民日报》)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