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拖堂”有差异
聂其忠

    对于拖堂这种现象似乎人人喊打,有的学校甚至把拖堂视为教学事故,以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然而,比拖堂更重要的是找到拖堂的根源。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和课堂生成的不确定性是拖堂的根源。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45分钟,教师总是争分夺秒,希望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导致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学生消化不了,需要更多时间讲解、练习。还有一种事实,即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满足不了现实教学需求。比如八年级物理,国家课程计划是每周2课时,但在许多区域根本完不成物理教学任务,这样造成的拖堂,可以通过引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合理安排课时解决。

    一堂好课,总是伴随着课堂生成。教师备课不可能预设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总是有一些生成性问题产生,这在时间上就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又往往会造成拖堂。尤其当一个生成性问题发生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教师如果刻意选择不拖堂,就会错过一堂动态的好课,课堂生成也因此而被遏制。所以,我认为因生成性问题造成拖堂可以理解,但是拖堂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以不超过一分钟为宜。

    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没有精心规划、用心准备一堂课,想到哪就讲到哪,或者前半节课东拉西扯,后半节课赶进度。有些教师拖堂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视学生主体、无视拖堂效率低下,甚至是负面效率这一因素,不反思自己的课堂,把拖堂当成负责任的表现。对此,我们要扭转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而对于教师偶尔且时间很短的拖堂行为,我们要予以宽容和理解,有时不妨加以利用。比如,当一个班级纪律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又怕教师拖堂时,教师如果能变拖堂为手段,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拖堂又有何不可?再比如,如果下课铃响时确实还有重要内容没讲完,学生的整体学习激情又很高,教师征得学生同意后,拖堂也许是一种特别的美,说明教师的课堂很精彩,学生愿意听。

    如果每一节课都是下课铃声响起就终止,就多了一些生硬,少了一些教育的温度。教育是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课堂都是有差异的。因此,看待拖堂也要考虑差异化原则,不能一刀切,不能人人喊打。

    (作者单位系贵州省贵阳市野鸭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