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两件有关情怀的小事
王维审

    我认为,情怀是一种无须隐忍的前行。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好理解,所以我想用下面两件小事把它解释得更清楚一些。

    最近,有位比较有名的小学教师辞职,推送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在文章里,她历数了自己做教师期间的种种辛劳,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是她“近20年教龄工资每月却仅2000多元钱”的微薄待遇。也许是因为这篇文章恰好戳中了教师群体的痛点,文章一发出就引发了教师群体的纷纷转载和激烈评论。

    因为这篇文章涉及的地区有我的一位朋友,我便把文章链接发给他,想求证一下是否属实。朋友回复说,当地教师的工资水平差不多就是如此。记得前段时间我去那个地区讲课时见到的几所学校,破旧的校舍,落后的办公条件,我竟替朋友不甘心起来。

    这位朋友是一个很愿意上进的高中教师,年纪轻轻就颇有些成就。于是,我便告诉他,趁着年轻好好成长,找机会去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为了给他鼓劲,我还对他讲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告诉他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朋友听完后,很坦然地告诉我:“我会努力成长,但我不会离开。我想让自己不断强大,以便有能力帮助这里的孩子获得更美好的未来,他们或许更加需要我。”他的一席话让我感到惭愧。这些似乎只有在师德演讲中才能听到的语言,出现在朋友之间的聊天时,其真实性带来的冲击力足以震撼几近倦怠的内心。

    第二天,他发了一篇文章,我想撷取其中的几句话与大家分享:

    周围人说,老师真小气,你们这个群体一身架子!我说,如果我做得不够好,请说我,别说我们这个群体。

    我们的校园旧、乱、差,但它正在逐渐变好。有春天的小花与嫩草,有夏天的树荫与凉爽,有秋天的桂花与落叶,有冬天的纯雪与浪漫。

    我们贫穷,还要养家,可是那又怎样呢?我拥有着学生们的爱,即使这爱会随着他们的离开逐渐消淡。可那又怎样呢?能够陪伴他们三年,这就已经足够欣慰了。

    其实,当工作环境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成长时,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是人生常态,甚至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近年来,因各种原因作出“更利于自我发展”选择的老师越来越多,他们的退出或离开均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所谓的“人往高处走”,不仅是一条被人们完全认可和普遍遵循的生活法则,更是激励个体奋力前行的根本动力。

    那么,当一个人可以作出更利于自己的选择时,却作出了更有利于他人的选择,这就是崇高。倘若在有了崇高选择却感觉不到自己的崇高,也便没有任何忍辱负重的悲壮和勉强,这应该就是情怀。

    我把上面这件事讲给“叙事者”团队负责阅读项目的教师王洪梅听,问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来解释“情怀”两个字。她说:“暑假期间我们通过网络投票确定‘叙事者’的共读书目,得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响应和支持。”“叙事者”是一个民间团队,为团队做领读既没有报酬,也得不到什么荣誉,他们却这么积极踊跃地参与,毫不计较地付出,这是为什么?大概这就是情怀吧。

    倘若我们把一件事情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来做,肯定会努力,也会千方百计地做好,但这份努力里带着太多的隐忍和无奈。而如果我们把一件事情当作自己热爱的事业来经营,往往就不会去计较得失,权衡利弊。可能只是因为喜欢,便会坦坦荡荡地行走,心无旁骛地付出。果真如此,所有的辛劳就都是心甘情愿,再艰难的前行也不会有怨言。

    那么,这种把付出当作幸运、把劳作当成幸福的执念,其实也是一种情怀。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