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观点

    突破教育中的思维短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在第4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撰文指出:学生的思维发展正是我们教育中的短板,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能力”层次,学生应该获取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一个是“心智模式”层次,学生应该获取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者说是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它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创造性思维首先来源于知识,其次是好奇心和想象力,最后是与追求创新的动机和动力有关。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性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一种文化自觉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聪在第9期《课程·教材·教法》撰文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形成文化绵延提供了重要载体。这种“文化绵延”主要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不断延展,以初始文化为原型、伴随相应主体而呈现绵绵不绝、生生相续的文化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科学的文化观念,学生核心素养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正在于这种核心素养本身已经过科学研究的萃取,对学生发展形成了合理的价值指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对学校内部的课程文化、教学文化、班级管理文化等产生积极的正向引导,促进其更加科学地关注学生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品质与能力。在文化传承中实现优质学校文化的绵延,同时推动课程文化、教学文化以及班级管理文化等不同类型文化的自我革新。这种文化再创生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原有文化的扬弃和超越,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嵌入式过程,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文化贡献。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