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成为“文明的孩子”
傅国涌

编者按:

    2017年9月,知名学者傅国涌创办了一个“童子班”,与“童子六七人”一起读书、行走,“与世界对话”。这对话立足于语文,又不限于狭隘的语文,内容涵盖古今中外。
    傅国涌说,他希望通过“与世界对话”,从熟悉的草木虫鸟、季节的变化入手,阅读,写作,不断打开童子们的视野,使他们的心灵变得丰富而自由,他们可以出入古今,可以神游万里,像白云一样在蓝天飘来飘去,对天地万物之美有着敏锐感知,对人世间的苦难有着深切悲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不是一个沉浸在现成知识当中只知道寻找标准答案的人。
    自去年秋天以来,与月亮对话、与秋天对话、与春天对话……与桂花对话、与梧桐对话、与梅花对话、与桃花对话、与杨柳对话……在富春江与严子陵、黄公望对话,在兰亭与王羲之对话,在绍兴与鲁迅对话,还到希腊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话……前往意大利,与朱自清的威尼斯对话,与徐志摩的翡冷翠对话,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些文艺复兴的巨人对话……
    今年6月,傅国涌给一个过生日的童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他对“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也详细阐述了他举办童子班的初衷和他理想中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点:

    你好!

    再过几天就是你的10岁生日了,正如童子班一位同学说的,“时间像子弹一样穿膛而过”,我想给你写封信,和你谈谈学习。

    学习到底为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许多不同的答案,我正在读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的一本书,书名叫《文明的孩子》,这是个明亮而温暖的书名,让我想到学习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成为文明的孩子吗?100多年前,中国最流行的国文课本《共和国教科书》小学二年级第一课《读书》,其中说:“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人不读书,不能成人”。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就是成为文明的孩子吗?文明的孩子,即获得人类已有的知识、智慧和美的遗产,享受这些遗产,并能服务人类的人。所以,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打开一个文明的视野,看见一个更辽阔的世界,一个超越眼前的现实限制,超越地理的限制,甚至超越物理时间的限制,一幅纵横于古今中外的大画面。

    我少年时听说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你日复一日,都陷在零零碎碎的知识点中,看似学了很多,知道了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那不过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果被那些知识点所束缚,看见的不是一个真实、完整、广大、辽远的世界,而可能是一个被抽离出来、用来应付升学的虚幻世界。开阔视野,这是成为文明的孩子所要迈出的第一步,走向精神成人的第一步。20年前曾经很流行的一本书《学习的革命》,开篇就指出“在几乎一切都可能的世界里拓宽你的视野”。

    我给你们开的课之所以叫作“与世界对话”,首先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面对日月星辰、草木虫鱼、山水人物,无论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在与它们对话的过程中,你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你的世界将越来越大,你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你,你一天天融入到自然和人文世界当中,一个由世世代代的文明积累造成的世界中,你依靠的不是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一次又一次站到前人、他人的肩膀上去眺望世界,你可以沿着李白、王维、梭罗的想象去想象自然山水的神奇,你可以沿着牛顿、康德、爱因斯坦的思考去思考星空的奥妙,你可以沿着柏拉图、席勒、爱默生和宗白华的踪迹去寻找美的秘密……

    说白了,你不是一个人在学习,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世界,你是和数千年来、跨越不同文明区域的巨人们站在一起,从《荷马史诗》到《诗经》,从歌德到泰戈尔,从达芬奇到乔布斯,从马可波罗到徐霞客,从牛津、剑桥到西南联大,东西方的想象、智慧和美都会在课内课外、早晨和黄昏让你变得充盈而丰富,你不断地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刹那间照亮过文明史星空的人对话,与日月星辰山水花鸟虫鱼的对话,其实也是在与他们对话。

    我在童子班开班仪式上说过,在视野之上还要有理想、希望和意志,那是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教育家蒋梦麟先生提出来的,少年当立志,你马上就要10岁了,在你面前缓缓展开的人生画卷将会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在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你的理想、希望和意志,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你的理想、希望和意志没有被唤起,仅仅有学习兴趣还是不够的,不足以成为你不断前行的动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文明的孩子?一个有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智,心中有真、善、美的热切追求,一个对未来充满想象,一个凡事能独立思考、能作出独立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一个未必身居高位却心怀高远的人,一个在物质上未必豪富却是精神上富足的人,一个脚踏实地、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耕耘的人。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这样的孩子造成的,我多么期待你成为这个行列中的人。

    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起点,我近日重读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他谈到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对美的认识:美的事物就是那些其价值自明的东西。我们不可能询问美的事物究竟用于何种目的。它们之完美全然只同自身有关,而不像有用的事物只是为着其他的目的。

    美的概念和善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善也是为自身而被选择的东西,是目标,并把其他一切都归属为有用的手段。而美的事物则绝不能被看作是为其他事物服务的手段”。

    今天的学校教育常常忽略美,或者将美狭隘化,将美归于美术、音乐这些学科,或者将美从科学中完全抽离出来,甚至连语文课也用大量的重复抄写和支离破碎的练习题,将美隔离了。一句话,将美放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上。

    此时,爱默生的那句话又浮出来,我想你一定记得:“宇宙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灵魂上爱美的欲望。”

    一个文明的孩子,当然是一个爱美的孩子,一个美的孩子。

    趁着你还年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只要你有了一颗美的心灵,就可以尽情地去寻找美、发现美,在自然中、在艺术中、在科学中不断地遇见美、享受美,总有一天,你也能创造美,并与世界分享你的创造。这当然需要足够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毫无疑问,牛顿、瓦特、李白、达芬奇、哥伦布、达尔文、莎士比亚、亚当斯密……都是有想象力的人。看见苹果落地,悟到万有引力的却只有牛顿。看见沸水的蒸汽而悟到蒸汽机的只有瓦特。因为想象力太神奇了,我甚至认为给想象力下任何定义都是对它的限制。不仅文学艺术需要想象力,自然科学也需要想象力,同样社会科学也需要想象力。

    人类天生就是具有想象力的,只是后天接受的教育常常限制了它,以致爱因斯坦曾经感叹说:“干扰我学习的唯一因素,就是我的教育。”刻板、机械的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逐渐将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卸载了,最终变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件,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

    剑桥大学教授、人类学家麦克法兰在写给外孙女莉莉的信中说:“儿童、画家、诗人、科学家都是满怀好奇心和惊异感、喜欢设法答疑释惑的人……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儿童利用自己的天生智力,音乐家汲取自己所在社会的累积音乐遗产,自然科学家采取数学等多种手段。科学往往是累积的,知识是可以检验的,问题是开放和永无终极解答的,这三个特点结合起来,可信知识的发展便有了潜力。”

    正因为问题是开放和永无终极解答的,想象力变得尤为重要。保护你的想象力吧,在你成为文明的孩子路上,不要让你的想象力沉睡,我不知道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哪个领域发展,但我相信无论做什么,一个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做得更好,想象力就像是翅膀,让你可以飞起来。

    与审美力、想象力并存的还有思想力,三者之间有交叉,又有区分,思想力的提升首先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被已有的成见所限制,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大胆地怀疑,小心地求证,如果躺在现成的答案上不使用自己的脑子认真思考,始终被他人、前人牵着鼻子走,绝不可能提升思想力,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全、合格的文明的孩子。一个文明的孩子,首先不是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的,那充其量只是副产品,而不是目的本身。

    随着一个人的审美力、想象力、思想力不断提高,表达力也自然会提高。换言之,与世界对话的能力将越来越强,这个世界在你面前不再是一个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庞然大物,你也不至于对这个世界视而不见,只是活在你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你与世界、世界与你,将成为一种美不可言的关系。

    你,文明的孩子,与布罗茨基一样站在世界面前,尊严而谦卑,不管你生活在世界哪个角落,你个人的处境如何,也不管你有没有深度的发现,你都是大写的人,超越了有限肉身而融汇进了这个文明人类之中的一个人,这是多美的人生,也是学习真正的乐趣所在。

    傅国涌,1967年1月生于温州雁荡山,历史学家、独立作家。

    自1999年以来发表作品500万字以上,曾是《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腾讯《大家》等媒体的专栏作家,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自2003年以来,先后应邀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近百所大学和中小学演讲。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