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课程故事
百花洲里故事多
李美荣

    我校坐落在由三座小岛组合而成的百花洲畔,百花洲里花草繁茂,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文化,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好,学校从三年级起开设百花人文探究课程,课程内容主题化,从百花洲的动植物到百花洲的历史文物、人物事件,逐一推进。

    按照课程安排,完成推介和赏析百花洲植物后,学生接下来将对百花洲的碑文、楹联等展开寻踪。不少学生找到了“百花洲”“东湖月夜”的石碑和水木清华园的楹联,有的小组研究百花洲石碑的题字落款含义,有的小组用手机记录“东湖”早中晚不同景象,解说“月夜”时的独特之美,有的小组把楹联中的字拓印下来进行书写体辨析和临摹……学生们对此次探究学习兴致满满。

    一天,一个学生在班上宣布发现了一口古井,同伴跟随他跑到公园,果然在一僻静角落藏着一口井,井旁立着一块椭圆形石碑,石碑上刻有“贡院井”三个字,落款是:乙丑之秋九奇题。仔细看,石碑右下还斜躺着一块长方形小碑,上面写着:贡院井题记。原来,学生发现了“贡院井”原址,他们兴奋不已,纷纷凑上前研读碑文。碑文说,此井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时任布政使彭家屏命人所凿。布政使是什么官衔?贡院井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井口这么小?学生们拥挤着用手抚摸古井,想要探个明白。

    有人提议,可以找题字作者宗九奇问个明白。通过询问公园工作人员,学生了解到宗九奇已退休多年,也没有联系方式。与原作者无法取得联系,学生便几经周折找到了区志编纂者胡伯伯——一个“百花洲通”。获得联系方式后,学生们分工合作,一个小组找学校开介绍信,一个小组与胡伯伯联系,一个小组准备采访提纲,一个小组收集大家想问的问题。

    采访顺利完成,通过面对面交流,学生们不仅解开了心中关于贡院井的诸多疑问,还了解了百花洲水观音亭、杏花楼、冠鳌亭的来历和传说。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有学生在采访日记中写道“想不到百花洲有这么多吸引人的故事”,还有学生感叹“百花洲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在学生的强烈推荐下,胡伯伯成为学校“百花人文探究”课程校外指导教师,校园中能讲百花洲故事的学生越来越多。

    只有班级层面的交流展示并不能让学生尽兴,学校与社区合作,将百花人文探究课程进一步延伸,在每晚7点的社区居民徒步活动中增加百花景点讲解环节,讲解员由社区居民及学生志愿者担任,活动命名为“百花传承之旅”。

    招募广告在学校刚播出,报名的学生就在广播室外排起了长队。一周后,社区贴出志愿者名单,讲解员大部分是学生,有的还与父母一起报名。

    社区工作人员专门调整了徒步路线,每条线路途经三四个百花洲景点。每晚7点,加入“百花传承之旅”的大小居民,沿着百花洲“故事”路线驻足、行走,赏景、聆听。

    回望学生百花人文探究课程学习的历程,他们由最初的百花洲赏景人到百花人文寻踪人,最后成为百花文化传播者,在家乡的热土上来来回回,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