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促进教师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共育大国良师。日前,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和2018年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正如与会者所言,会议推动了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两支队伍的“会师”,是一次很有价值的探索。
职前职后携手,共育大国良师
本报记者 白宏太

    这是一次教师教育的盛会,也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牵手”。

    日前,来自内地的47所师范院校以及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的6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出席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和2018年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年会。

    正值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本次大会的主题就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到会作主旨报告,他对这次大会的召开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会议“共同探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计、推动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恰逢其时,很有意义”。

    这次大会还具有另一重特殊含义,两个教育界的年度重头会议合在一起召开,也是第一次。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教师培训者联盟理事长尹后庆指出:“这次大会是两个会议联动,两支队伍会师,标志着教师队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两支队伍超越时空的距离走在了一起,也标志着职前职后一体化在形式上的对接。”

    毫无疑问,无论是职前的师范教育,还是职后的教师培训,对与会的各方代表而言,造就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国良师,都是大家共同的期待。在这样的目标诉求下,本次大会就一系列重要的相关命题展开了研讨。

    振兴教师教育,需要更多的“牵手”

    “2018年对全国192所师范院校和1600万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任友群在大会的主旨报告中道出的这句话,让与会代表颇感振奋,也感触良多。

    这一年,对教师教育的重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9月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任友群说。但他同时指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任友群强调,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新进展;要认真研判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思路举措,各高校、各区域应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推进教师教育振兴行动,明确师范院校主体的体系,推进师范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

    看得出,振兴教师教育、共育大国良师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各区域、各高校、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下好“一盘棋”。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在会上介绍了该省的“新师范”建设方案。谈及改革初衷,王创指出,希望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解决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贡献智慧,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基于这一理念出台的“新师范”建设方案,体现出鲜明的系统思维,力图通过多方携手、整体发力,打出教师教育“组合拳”。

    根据这一方案,广东将在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的同时,立项建设11个“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10个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成立5个省级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联盟。

    注重协同创新,加强纵向衔接和横向联合,突破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也是当前各师范院校实施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分享了该校通过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重点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全面整合省级教师教育平台、构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新举措。该校2016年成立浙江省第一个“特级教师工作流动站”,创新教师教育师资提升路径、打造全省智慧教育平台,开创“互联网+教师教育”新局面。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曾礼介绍,该校已形成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作为两个重量级教育年会的首次联合召开,可谓是应运而生、众望所归,被赋予了开创性、标志性意义。

    正如尹后庆所言:“师范大学掌舵着师范生的培养大业,事关未来教师的质量;培训者联盟成员执掌着教师职后的专业发展,事关在职教师的持续提升。唯有这两支队伍携起手来,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的大业才能更有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更好夯实。”

    作为两个会议的组织者,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告诉记者:“为了促成这两个会议联合召开,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因为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次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实际上,因为两个会议的联合召开,从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师范大学、港澳教育院校,到教师培训部门、相关协会组织等,更多与教师教育相关的部门、机构及人员都在这次大会上实现了“牵手”。

    也因此,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会上感言:“我们需要更多类似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这样的平台,让更多师范院校校长或书记真正参与进来,针对真问题、真困难进行探讨和解决。”

    建好“老字号”,守住师范“主业”很重要

    对于如何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教育部长陈宝生曾生动形象地提出了“四要”——要画好“施工图”、建好“老字号”、打好“一流牌”、守好“生命线”。其中建好“老字号”就是要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办好一批高水平师范专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体系。

    “师范大学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任友群在报告中说。为此他强调,要明确师范院校主体的体系,推进师范生培养机制改革。

    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师范院校192所,在校师范生119.4万人。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至今没有一所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2017年,师范院校比2012年增加38所,在校师范生规模增加29.3万人。

    如何办好师范教育“主业”?任友群指出,下一步将遵循“加大支持、增强动力、严控更名、严把质量”的思路,加强师范教育工作;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师范教育基地,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

    同时,为提升师范教育培养质量,教育部近两年可谓“大招”频出,先后推出了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升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启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等改革举措。

    这些有力的强师政策,不仅及时为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指引了方向,而且极大激发了师范院校对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创新的热情与活力。

    在这次大会论坛上,师范院校的领导纷纷登台,介绍他们坚守师范主业、强化师范特色的创新经验,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加强本科师范和教育硕士培养的一体化设计,深化学校教育硕士培养改革。华东师大副校长周傲英介绍,学校推出“一流本科+一流教师教育”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优化教育硕士入学标准,同时实施面向全国综合性大学和优质师范大学开放教育硕士推免通道等新尝试。

    华中师范大学抓住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契机,推进师范专业内涵建设。据副校长蔡红生介绍,学校在“立足标准、以评促建”理念指引下,不断凝聚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专业合力,设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加强统筹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科学评估。

    作为此次大会的东道主,华南师范大学一直是广东省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学校坚守师范属性,在本科师范生招生上保持较高增长率,43.7%的在校师范生比例在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中位居前列。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学校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高水平大学”和“新师范”建设契机,坚定不移地把“教师教育出特色”作为核心发展战略,成立教师教育学部、启动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等工作,不断加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力度。

    这些既具有共性又富有个性的理念与实践,拓宽了与会代表的视野,也增进了大家改革师范教育的信心。

    尤其值得欣喜的是,随着粤港澳三地教育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香港、澳门的教育院校也逐渐深度参与到师范教育的改革进程中。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着重介绍了该校的新教育学士课程。他认为,要提高准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工作态度以及正面人格的培养,新教育学士课程应重点关注经验学习、学校体验、研究方法、电子学习、跨学科元素等内容。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郑振伟分享了他们的中文师资培育经验。该校从2008年开始,全面改革本科课程,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研习教育和社群教育融为一体。

    就在今年,华南师大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挂牌成立。它将通过“粤港澳合作、国际化办学、省部市校共建”,对接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由华南师大牵头,联合港澳两地高校、引进若干国际一流高校优质资源,力图破解教师流动区域壁垒,打造跨体制合作办学的创新示范区。

    职前职后一体化,期待路径创新

    本次大会上,华南师大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一个理念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那就是,对教师而言,4年的职业养成与40年的专业发展同等重要。

    在这一理念背后,是华南师大近年来一系列极具创新性、前瞻性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

    华南师大校长王恩科分享了学校的经验和做法。从3年前开始,学校设立全国首个教师发展与管理硕士专业,致力于推进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今年初,为响应国家振兴教师教育的战略部署,学校整合校内教师教育资源,迅速成立全国首个教师教育学部。同时,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学校积极谋划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机制、新途径。

    成立教师教育学部,正是为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化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在当日的学部成立仪式上,顾明远先生称之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立的创举”,并认为,教师职后发展比职前培养更重要。

    如今,像华南师大一样,把职后教育作为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师范院校的共识。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年前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宣告成立。就在今年7月,由30多家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同行倡议,全国教师教育学院(学部)院长联盟组建起来。

    “当前,教师教育发展正迎来新的春天。”主持这次大会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说。在他看来,本次会议是“落实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大会的圆桌论坛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代表聚焦教师培训体系振兴发展、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深度专业化、教师培训现代化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同时,大会组织开展了11个工作坊,深入探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深度专业化。代表们围绕“港澳教师培训新模式示范:教师团队变革”“新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与实施:把握新教师‘真需求’的方法与路径”“翻转课堂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卓越教师培训内容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校本研修内容的创新设计”等主题,探究破解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路径。

    在这些改革实践背后,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目前仍任重道远。

    一方面,从全国的相关调研发现,一些师范院校仍然将教师职后培训与师范人才培养相互割裂。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培训部门的负责人也呼吁,应该将承担国家培训任务纳入学校的考核评价指标。

    如何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任友群指出:“要把在教师培训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对教师成长规律的把握反哺到师范生的培养过程,让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实践发展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塑与优化,共育大国良师。”

    显然,要破解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难题,既需要凝聚共识,打通教师专业发展的隔阂,又需要路径创新,建立更多的新机制、新平台。

    令人充满期待的是,在大会闭幕式上,作为一项富有建设性的理念成果,大会发布了“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广州宣言》”和“新教师成长《广州宣言》”。

    “特别是后一份宣言,对于推动职前职后一体化更具重要意义。新教师成长是培育大国良师的重要一环,他们既是职前培育的成果,也是职后发展的起点。新教师培训是深入推进一体化衔接的关键点和重要抓手。”王红强调说。

    这样两份宣言,既是志愿书,也是冲锋号。振兴教师教育、培育大国良师,在新时代即将开启令人振奋的新征程。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