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一位班主任的家访笔记
王菁玲

    春节过后,我和教数学的汪老师又一次来到张朋家,进行跟踪家访。

    偌大的村庄就像正月的天气,冷冷清清。一只脏兮兮的哈巴狗卧在村口的干草堆里晒太阳,见有陌生人来了,抬起脑袋,懒洋洋地瞥了我们一眼,叫都懒得叫一声,只支棱了几下耳朵。看样子,村里的年轻人又都出去打工了,只有满地鞭炮的碎屑仿佛在提醒我们,这里刚刚才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我们轻车熟路来到张朋家。因为事先联系过,张爸爸没出去做事,在家等着我们。张朋穿着崭新的羽绒服站在他爸爸身边,两只手插在口袋里,低着头,羞涩地微笑着。张爸爸给我们让了座,泡了茶,还客气地端来了花生、瓜子和糖果招待我们。

    我和汪老师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次咱们享受的待遇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我们仔细询问了张朋寒假里的表现,张爸爸言语有些絮叨,显然不习惯表扬孩子,但是我们还是听明白了:孩子假期表现不错,会帮奶奶洗菜做饭,串门走亲戚时也愿意喊人了,各科作业也都完成得差不多。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张爸爸说他自己正在戒烟,酒也喝得少了,他要给儿子做个好榜样。我和汪老师连连点头,这是我们最希望听到的消息。

    我们检查了一下张朋的假期作业,又随便聊了一会儿,就准备返程了。临走前,我们给了张爸爸一个建议,让他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与孩子远在贵州的妈妈取得联系,即使她不能再回到这个家,也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最起码,要不时给张朋打个电话,让孩子感受到一些母爱。毕竟,她是孩子的妈妈。

    离开村庄的时候,他们父子俩坚持把我们送到村口。看着父子俩不停挥手和我们说再见,我不禁回忆起与张朋初次见面的情景。

    前年秋季学期刚接手这个班级的第一节课上,我一眼就注意到了坐在角落里的张朋。他与班上其他孩子是那么不同:头发长,乱蓬蓬的;衣服旧小,不合身,且脏兮兮的;老是低着头,偶尔偷偷瞄一眼老师,脸上也是一副复杂的表情——既抗拒,又紧张,还有点满不在乎。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我很想尽快弄清楚,可是他就像一只包裹严密的粽子,用沉默做粽叶,拒绝我进一步了解他。

    那节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学业小测试。张朋的基础很差,字写得比天书还难猜。数学老师告诉我,一年级时张朋的成绩在班上是前三名,但是现在落到了后三名,他们也不清楚具体的原因。

    但我知道,事出肯定有因。下午放学时,我刚要走出校门,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娘扯住了我的胳膊,急切地说:“王老师,王老师!我是张朋奶奶,我要跟你说个事,我孙子他妈妈是贵州的,前年丢下他跑掉了,他爸爸只知道抽烟喝酒也不管他。老师我求求你对他严点,多管管他,他可怜啊!”

    张朋奶奶的话,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她用无比热切的眼神盯着我,仿佛我若是不答应,她就拽着我的胳膊不撒手似的。我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有努力地点着头。

    既然知道了这个孩子的情况,我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

    每天一进校园,我就尽量关注这个孩子。张朋上课不爱抬头,我就多叫他读课文,即使读得不好,也努力找个优点表扬一下;我把班上字写得最好看的学生调去跟他做同桌,不时提醒张朋注意写字姿势和写字质量;我还把擦黑板的任务郑重其事地交给了他。每天中午,我让他和几个字写得潦草的学生到办公室写作业,写完当面批改,一遍过不了就重写,直到合格。

    一个月后,这孩子有了实实在在的转变:与同学说话了,下课也不总是闷在教室,去外面和同学玩了;作业的工整程度有所提高,但只限于在校,家庭作业还是很差。我觉得,有必要去和他父亲沟通一下。

    打听到张朋家的具体位置,下午放学后,我跟数学老师一起骑车来到村庄,张朋已经在村口等我们了。我们一起来到村东头,看见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但没有粉刷装修,一块块红砖裸露着,似乎暗示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

    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迎了出来:乱糟糟的头发,黑黄的脸色,还有一身的烟酒味儿。我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这个父亲显然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

    我们自己找了凳子坐下来后,给张爸爸介绍了一下孩子在校的情况,希望他能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不停地吐苦水:“我每天在工地上累死累活,一个人养活孩子和老娘多么不容易;家里家外没有女人打理,不像个样子;孩子特别想他妈妈,学习退步,不听话,我也想管,可是力不从心……”

    我和汪老师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家访该怎么进行下去。我站起身,打断了他的喋喋不休,给他提了几点要求:带孩子去理发,给孩子买几件合身的衣服;每天晚上抽空给孩子检查一下作业,要求他把字写工整,并签上字;多与孩子交流、谈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尽量少喝酒抽烟,给孩子做好榜样。在这个父亲的嘀咕声中,这次家访匆匆结束了。

    从张朋家回来后,我对这个男孩更加关注了。我知道,孩子没错,学习退步、性格内向等主要是大人造成的,要想孩子改变,大人首先要做好榜样。

    我没有停止与张爸爸的交流,发现他也在努力改变,这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来:家庭作业质量提高了不少,头发剪短了,变得爱干净了,穿上了新衣服,各科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和孩子点点滴滴的改变,让我欣慰,也让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后来,市教育部门组织书信征文大赛,主题是“爱与家庭”。利用这个机会,我指导张朋给离家出走的妈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深情回忆起和妈妈在一起时的一点一滴,呼唤妈妈能早点回家,让他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重新再喊上一声“妈妈”。这篇情真意切的文章获得了市三等奖。

    ……

    我一边走一边和汪老师交换着家访心得。当我再次回过头时,张朋还站在他家那栋二层小楼前的空地上,朝我们挥着小手。冬天的暖阳洒在他的脸上、他的身上,他的全身似乎也变成金色的了。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张朋,谢谢你的改变!是你的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让你的父亲获得了新生;也让我,一个从教20多年的老班主任获得了职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张朋,谢谢你!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桐城市龙眠街道灵山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