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1日 星期三
一线动态

    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本报讯(通讯员 周凯 黄雯)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专家学者共议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来自齐鲁师范学院基础教育联盟的10余所中小学校长、教师参加研讨会并分享经验。

    会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突出问题体现在教材、教学碎片化和评价知识化及师资紧缺等。

    解决之策是什么?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李成泉从学校实践出发,认为传统文化应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走向育人、走向生活、走向现代、走向大众。文化与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主任李松长表示赞同,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学科融合是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最为重要的路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关注的重点是历史学科承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建议要统筹安排、调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历史课程要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对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传统文化内容统一梳理;要建立多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要及时总结各地各校经验并推广,同时还要建立试验区、实验校。

    中国传媒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耿波认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融入诵读、话题辩论等活动中。

    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刘德增对研讨会进行总结时表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但关于“学什么”“怎么学”与“为什么学”没有达成共识。刘德增建议,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重新回归“文化”的本义,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二是重新发掘“经典”,选取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三是重新扬弃“传统”,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美德和人文精神为核心。四是重新回归“日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

    浙江伯温中学:借评估把脉学校发展

    本报讯 “学生各方面素质及学业成绩整体上较为优秀,学生负担较轻,但学生社团活动相对滞后,社团类型也不够丰富;学校创新德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日,浙江省青田县伯温中学举行办学水平评估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了由多位专家参与撰写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对学校目前的特色与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会诊”,为学校“再出发”指明了方向。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教授方展画介绍,对伯温中学的教育评估与以往评估的硬性标准不同,不是针对校园面积、图书、经费、教学设备等硬件,而是针对学校本身的特点展开,属于“私人定制”的发展性评估。评估价值的体现不再是“达标”与否,不再是能否得到“一块牌子”,而是定位在办学“再出发”。

    据悉,作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大多数区市先后成立了独立评估机构,全省教育系统的78家试点单位走上了打造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探索之路,推动教育评估向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

    (师闻)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