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课程图纸
遇见,诗经中的植物
索曼莉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诗经》,具有丰厚的内涵与教育价值。小学生如何走进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之久的《诗经》呢?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立足于区域实际,以当地常见的植物为切入点,通过《诗经·植物篇》,带领学生从疑问着手,走进《诗经》,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经典在学校教育中散发新的生机。

    课程背景

    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绵延5000年,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而《诗经》就是这份精神的重要载体。据研究统计,《诗经》中所记载的植物多达135种,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人与自然界植物的情感互动,传递着人们最质朴的生活理念。为了让学生贴近生活,用感知的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盐港小学于2017年9月根据所处地域的气候特点,选用了六十种《诗经》植物,建成了深圳市第一座《诗经》植物园——草木风雅园。2018年9月,学校编撰了校本教材《遇见,〈诗经〉中的植物》,期望以新兴的教育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式学习)为手段,引领学生通过植物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接受《诗经》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PBL学习模式。

    在《诗经》植物文化中所潜含的历史画面,可以通过学生的书法作品、手工制作、吟诵、咏唱、文创作品等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帮助拉近学生与远古先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味中华远古先民的美学智慧,体会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课程内容

    《诗经》共305篇,内容精练。绵延了2500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便保留在其中。为了更加贴近生活,本课程以《诗经》中的植物作为切入点,以《遇见,〈诗经〉中的植物》作为校本教材,帮助学生读懂《诗经》,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诗经》中的植物共135种,如人们日常熟悉的桃、李、桑、松、柏等。学校借助校本教材深入挖掘《诗经》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校本课程目录

    序号 植物古名及出处

    1  荇菜——《周南·关雎》

    2  卷耳——《周南·卷耳》

    3  桃——《周南·桃夭》

    4  芣苢——《周南·芣苢》

    5  蒌——《周南·汉广》

    6  蕨——《召南·草虫》

    7  薇——《召南·草虫》

    8  蘋——《召南·采蘋》

    9  梅——《召南·摽有梅》

    10  柏——《邶风·柏舟》

    11  棘——《邶风·凯风》

    12  匏——《邶风·匏有苦叶》

    13  菲——《邶风·谷风》

    14  苦——《邶风·谷风》

    15  桑——《鄘风·桑中》

    16  麦——《鄘风·桑中》

    17  竹——《卫风·淇奥》

    18  白茅——《卫风·硕人》

    19  菼——《卫风·硕人》

    20  蓬——《卫风·伯兮》

    21  谖草——《卫风·伯兮》

    22  木瓜——《卫风·木瓜》

    23  蒲——《陈风·泽陂》

    24  蓷——《王风·中谷有蓷》

    25  葛藟——《王风·葛藟》

    26  萧——《王风·采葛》

    27  艾——《王风·采葛》

    28  葛——《王风·采葛》

    29  苴——《王风·丘中有麻》

    30  舜——《郑风·有女同车》

    31  荷华——《郑风·山有扶苏》

    32  栲——《唐风·山有枢》

    33  椒——《唐风·椒聊》

    34  稻——《唐风·鸨羽》

    35  葑——《唐风·采芩》

    36  葭、苇——《秦风·蒹葭》

    37  蕑——《陈风·泽陂》

    38  苌楚——《桧风·隰有苌楚》

    39  枣——《豳风·七月》

    40  薁——《豳风·七月》

    ……

    本文以《卫风·木瓜》为例,对课程内容部分进行解读。

    1.认一认

    亲爱的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是否见过下面图片中的植物呢?

    植物小档案:木瓜,别称榠楂、木李、海棠、木瓜海棠、铁杆海棠等。灌木或小乔木,叶片椭圆卵形,果实长椭圆形,暗黄色,木质,味芳香。广泛分布于我国山东、山西、河南、华中及西北各省。

    2.读一读

    《卫风·木瓜》通过三赠三答,表现朋友间礼尚往来的深厚情意。快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识一识

    《木瓜》译文

    你将木瓜赠与我,我用佩玉来回报。不是仅仅为报答,珍重情谊永相好。

    你将木桃赠与我,我用美玉来回报。不是仅仅为报答,珍重情谊永相好。

    你将木李赠与我,我用宝玉来回报。不是仅仅为报答,珍重情谊永相好。

    字源识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4.说一说

    “投桃报李”这一成语,就出自《木瓜》。在日常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你有没有做过“投桃报李”的事情呢?敞开你的心扉,跟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5.唱一唱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在古时候都是唱出来的。《木瓜》整首诗重叠反复,曲调温婉而欢快,非常有趣。请同学们张开小嘴巴,一起学唱吧!

    6.画一画

    人赠我以微物,我报之以重宝,只是为了长以为好而不相忘。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面呐!请同学们用你的画笔,在画纸上再现这美好的一幕。

    7.探一探

    《木瓜》诗中出现了三种植物名称,它们分别是“木瓜、木桃、木李”。有人说,它们是同一种植物;也有人说,它们是不同的植物。请同学们动动脑、动动手,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工具,尝试找出这个谜题的答案吧!

    课程实施

    盐港小学先后建设《诗经》植物园——草木风雅园,编写《遇见,〈诗经〉中的植物》校本教材,成立《诗经》文化工作室,以保证《诗经》文化进课堂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学校保证每周一节《诗经》植物学习课。专职教师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后,开展头脑风暴,随后选择教学场地,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运用PBL教学法将《诗经》植物引进课堂,在学生心中扎根。PBL教学方法的核心是驱动问题。关于《诗经》植物的驱动问题,皆来自于学生对植物的好奇与热爱。带着这些奇思妙想,促使学生成长为盐港小学《诗经》文化的“代言人”。

    利用编写的《遇见,〈诗经〉中的植物》作为校本教材,以“认一认”“读一读”“识一识”“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探一探”等板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如在《卫风·木瓜》PBL学习中,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会提出“木瓜是现在吃的木瓜吗”“木瓜、木桃、木李有什么区别”,以及“琼琚”“琼瑶”和“琼玖”究竟是不是同一种玉等问题。学生通过自发选定学习小组,进行PBL学习,使基于兴趣的问题导向型学习模式得以实现。本课程共分为6个学习小组,分别是:文学组:解读文本,阐释诗文“投桃报李”的深刻含义;美术组:运用美术技能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科技组: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行走的木瓜”;科学实验组:利用科学知识培育幼花、幼苗;测量信息组:运用数学测量知识观测植物的生长规律;工艺组:文创产品展示,例如书签、拓印画、香囊、团扇、帆布袋等。

    通过这种问题导向型的开放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知、设计和创造能力,《诗经》中的植物也将以这样的方式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评价

    本课程在评价上尊重学生差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该评价方式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某一个或某一组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种类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网络评价。在学习活动的末期,开展展示性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为不同小组设置个性展示评价表。通过对启动周、实践周、研究展示周的PBL学习过程性成果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之处。

    学校希望基于PBL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评价方式变得多元化,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围绕《诗经》植物开展的项目学习,在问题导向下进行各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过程性的探究式学习,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空间。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