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8日 星期三
突破区域教研现实困境的路径
俞晓东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近70年了,它是符合国情的一种独特的制度体系。教研对推动区域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新时代强调“教研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使得教研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教研地位的凸显也带来了新要求、新问题。反思目前区域教研的现状,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教研不可避免出现目标不明、形式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细细梳理目前区域教研的误区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

    “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区域教研的重点是为一线教师服务,但从实际运行看,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教研活动更多是向名师服务倾斜,为名师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而如何解决一线教师具体问题的教研活动少之又少。我们并不反对为培养名师而开展的“锦上添花”活动,但区域教研是一种大众的教研,提高整个区域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是区域教研的重中之重。因此,设计符合大众需求的“雪中送炭”活动才是区域教研的根本。

    “忙于事务”多,“教研时间”少。客观地说,教研室和教研员是最忙碌的单位和岗位了,然而很少有人会反思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有教研员曾用三个三分之一说明工作的时间分配:三分之一的时间参与评比,三分之一的时间参与出卷,三分之一的时间参与教研。尽管有点夸张,但教研员只有一小部分精力用于教研是不争的事实,教研员本就人少服务面广,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顾此失彼就在所难免。目前给广大一线教师减少非教学任务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样给教研员减少非教研任务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让教研员把行政事务减下来,多给点时间搞教研。

    “华而不实”多,“教研下沉”少。区域教研中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只追求大而热闹,不关注实而有效,使得一些教研徒有其表、有名无实。目前来看,浮在上面的活动偏多,下沉到学校、一线的教研活动偏少。许多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是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因此,要让教研下沉,多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多开展教师需求的活动,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多一些获得感。

    “就事论事”多,“有效教研”少。区域教研也面临教研员素质亟待提升的压力。由于教研员自身的业务素养问题,往往会导致其组织的教研活动就事论事多,如一些教研活动的开展存在“三代替”:活动代替研究、组织代替指导、培训代替教研;教研活动缺乏创新,仍沿袭传统的教研模式——“一人上公开课—其他人观课评课—教研员最后点评”,使得教研活动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激发广大教师投入教研的积极性,很难达成教研应有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破解上述问题,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教研的作用?可以在“下沉、专业、活力”上下功夫,确保有效改进区域教研现状,快速适应新形势对区域教研的新要求。

    一是花大力气让区域教研下沉。区域教研的服务对象是广大教师,只有到一线才能实现区域教研应有的功能。区域教研下沉的最大好处是能及时了解一线教师需求、解决一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实现“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培育、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推广”。事实上,一些地区已经做了有益尝试,如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提出教研员要做到“三个下沉、三个参与”,即下沉到备课组,参与备课活动;下沉到班级,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沉到学科,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由教研员引导一线教师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方法,实现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鉴于教研员的工作量较大,让教研下沉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从制度层面为下沉营造良好环境,一方面清理教研员非教研事务,另一方面给教研员提出刚性的下沉任务,倒逼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打成一片”。

    二是确定标准让区域教研更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教研室受行政管理思维影响较大,所以管理多于业务指导,教研员工作也无法体现其专业性。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区域教研机构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其工作方式也被要求由“业务管理”向“专业领导”转变。当务之急,首先要明确区域教研的功能定位,减少非专业的管理职能,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与职责,让本来就小众的团队发挥更大的指导、服务功能。其次是提出区域教研的质量标准,让参与教研的教师对教研的开展有评价与反馈的权利。最后是建构基于专业领导力的教研员专业发展标准。目前来看,谁可以做教研员,教研员需要哪些专业素养没有统一的专业标准,大量的教研员选调都是凭经验与感觉,缺少专业依据。只有建立了专业标准,教研员的选拔才能摆脱经验的牢笼。

    三是创造条件让区域教研更有活力。集成区域教研优势,发挥区域教研功能,多措并举激发区域教研活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要思考区域教研的目标是什么、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什么、什么样的教研方式是教师喜欢的等问题,基于问题导向思考并明确区域教研该干什么。教研的活力来自创新,而教研员又是教师的教师,其群体不乏优秀人才,有许多在实践中积累的创新经验值得学习:大连教育学院探索的“沉浸式”教研、重庆市开州区的“联挂帮”区域教研转型、北京市海淀区的区域联合教研等,为教研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