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8日 星期三
协作区教研:面向每一位教师的精准教研
王国辉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开展教研活动投入的力度。各种层面的教研活动对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基层,一些教师对教研还有一定的距离感。大型教研活动教师觉得离自己太远,尤其是小规模学校同学科教师少,教师参与教研的机会不多。规模大的学校同学科教师多,校本教研甚至比某些动辄几百人的大活动要实在得多。这就形成了区域教研中规模大的学校自己搞、规模小的学校没得搞的被动局面。

    河北省涿州市教体局构建了协作区教研模式,把市域内学校按地理位置及学段归属设置了5个教研协作区。每个协作区有牵头学校一所,参与学校若干所,定期以协作区为单位组织区域教研活动。协作区在组织教研活动时,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以课研为主要内容。相对于更广区域范围的师德培训、理论讲座、教材培训等教研形式,协作区教研主要定位于“课研”,即基于每一门学科、每一种课型,或具体一节课的教法和学法开展研究。采用的形式主要有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评比、同课异构、学科说课、小课题研讨等。以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评比活动为例,这样的活动因涉及单位不多,首先保证了活动参与面非常广,一些小规模学校基本上确保了每学期青年教师人人有参研的机会。以“课研”为主要内容的协作区教研,较好提高了每一位参研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教师专业成长所需且必需的,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

    以名师为主要依托。协作区教研一般在市级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以区域内名师为依托,这也是设置教研协作区的初衷。名师不仅是一两个班级的,也是全校的,更是协作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协作区牵头学校的学科教研水平相对较高,相应的学科名师也较多。协作区成立了相应的学科中心组,以名师为学科首席教师,主持学科中心组的各种教研活动。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协作区明确了首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效避免了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同时,以名师为主要依托的协作区教研给所有教师提供了身边的榜样,明确了专业化成长的方向,让教师能够按照“一年合格,三年优秀,十年成为名师”的目标努力。

    以教室为主要阵地。教研活动最好有上课听课的环节,这是协作区教研的基本遵循。考察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进教室听他们的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他们的课堂把脉开方;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也需要进教室听他们的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他们对学生的引导;搞小课题研讨也需要听研究课、展示课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研讨主题,增强研讨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协作区教研是基于真实教学情境的区域性教研。在协作区内,每个学期分别在不同学校组织以教室为主要阵地的教研活动,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实际,由学科中心组进行听评课,集中讨论评价,让教研精准发力。这种下沉式教研与干部驻村式的精准扶贫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一校一策、一师一案。

    以成长为主要目的。教研一方面要提高各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应给每位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协作区教研较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青年教师是每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有精力、有热情,但在一些规模小的学校,他们往往一个人教整个年级的学生,获得“专业帮扶”是他们的渴望,但现实中很难实现。以涿州市实验中学为牵头校的协作区,实现了跨校际的“名师支教”与“师徒结对”。每年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数名骨干教师到协作区学校支教,参与并指导所在校的学科教学。同时,优秀教师在外校“收徒”,师徒关系不随人事关系的调动而改变,做到了“一日拜师,长期指导”。

    涿州市举行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市教体局把预赛环节全部下放到协作区,各校按教师人数推送预赛选手,每校必须有教师参加,每个协作区可以在参赛教师中推送3名教师参加总决赛。有了广泛而公平的参与机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驱力才能有效激发出来。

    (作者系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